•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池州高新区:打造“红色引擎” 赋能企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25 08:46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近年来,池州高新区党工委坚持把非公企业党建作为园区发展的“强基工程”,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新路径,让“党建红”深度融入企业科创链、产业链、人才链,艾可蓝环保、鸿叶集团、聚力石油等一批标杆企业党组织脱颖而出,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红色动能”。

艾可蓝环保

“党建红”引领“科技蓝” 培养科创新动力

走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红色引领 与‘艾’同行”的党建品牌标识格外醒目。作为深耕汽油、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的“排头兵”,该企业自2013年5月成立党支部以来,便将红色基因深植于科技创新沃土。

在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裁孙志远看来,抓党建就是抓生产力,目前该公司30%以上的中层领导均为党员,技术部门核心岗位中,党员占比同样十分突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该公司党支部成立的“党员科技攻关小组”一直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们的生产设备中有一处关键部件需要从德国进口,然而之前一段时间该部件不仅价格上涨了200%,供应还随时可能中断,严重制约生产。”据孙志远回忆,那段时间,公司技术部党员科研骨干主动请缨,带领团队成员连续半年几乎以实验室为家,夜以继日进行技术攻关,最终实现了关键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彻底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困境。

党员冲锋在前,合力攻坚克难。正是凭借这股强大的韧性与拼搏精神,该公司不仅深度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科研计划,更与国内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在催化剂载体材料、系统控制策略等关键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在“党建红”的引领下,“科技蓝”的引擎正全速运转,助力艾可蓝向着成为全球领先的环保技术企业目标不断迈进,生动诠释了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的深刻内涵。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拥有各类专利超过200项,深度参与制定国家、行业等标准20余项。其创新成果不仅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的肯定,更助力公司成为创业板上市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主流商用车和乘用车品牌,有效推动了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技术的自主化进程。

鸿叶集团

初心不忘 红色“竹”迹书写担当

作为我国竹产业的领军企业,安徽鸿叶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史,同样也是一部在党建引领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勇担社会责任的奋斗史。

安徽鸿叶集团起步于1993年,经过30余年的发展,目前企业已成为拥有9家全资子公司的中型现代化集团企业。“在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党建引领作为‘航向标’贯穿始终。”据该公司党支部宣传委员、副总经理石天玉介绍,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公司始终坚持生态立企、绿色发展,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血脉。

近年来,该公司积极响应市、区政府号召,投入2000万元建设资金,与我区1000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相结合,在梅村镇、梅街镇分别建成一座年产5000吨的现代化毛竹深加工基地,直接为当地创造120个稳定的就业岗位。同时,精准帮扶我区4个镇街的5个脱贫村建成5个毛竹初加工厂,有效盘活了村级资源,壮大了集体经济,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走过千山万水,红色“竹”迹依旧不断延展。除了着力支持贵池本地镇村,该公司还在贵池与潜山的县域结对帮扶中主动担当。针对潜山市水吼镇毛竹资源丰富但缺乏龙头带动的痛点,他们不仅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更无偿捐赠价值50多万元的关键生产设备,助力该镇竹制品加工厂快速建成投产。仅一年多时间,该厂即生产毛竹半成品4000多吨,实现产值超2000万元,成功带动50多名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此后,该公司又对潜山市龙潭乡实施了类似帮扶,援建毛竹半成品加工厂并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同样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鸿叶集团成功获评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鸿亮”品牌竹制品畅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近4500万美元,绘就了一幅“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聚力石油

党建铸魂聚英才 创新驱动向未来

作为一家年轻的科技企业,安徽聚力石油钻采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从成立至今虽然仅有8年历史,却已迅速跻身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行列,并建成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工业设计中心。这背后有何支撑?答案就写在该公司以高质量党建凝聚人才“向心力”、锻造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路径中。

“近年来,我们以党建为引领,建立了‘双培双促’机制——努力把优秀员工和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在人才选拔中,思想政治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开拓创新能力是与专业技能同等重要的核心指标。”在研发中心,公司党支部副书记、人力资源总经理许乾龙十分细致地道出了企业人才培养标准。

而研发中心主任杨仲书的成长历程正是企业以党建引领人才发展的生动缩影。企业创立之初,杨仲书便加入了研发团队,和企业共同成长,在企业党支部成立时,他更是第一时间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数年时间里,在党组织的感召和培养下,杨仲书在专业技术上的不断钻研,从加工中心的工人逐渐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并同时肩负起该公司“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和“安徽省工业设计中心”主任的重任,在高端密封件材料配方研发、钻采设备智能化监测与控制系统升级等关键项目上带领团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公司产品迭代升级和市场竞争力跃升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今年,公司党支部正在创建党建示范点,我们希望抓住这个契机,进一步将党的组织原则和先进性要求深度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选、育、管、用’全链条,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展望未来,许乾龙信心满满。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今后,池州高新区将继续擦亮非公党建“红色品牌”,不断优化“党建+科创”“党建+产业”“党建+人才”的融合模式,以更澎湃的“红色动能”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