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三年“深造” 滨湖实验学校实现蜕变

发布时间:2025-07-24 09:35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班级数从24个增至36个,学生数从不足1000人突破至1630人,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特色日渐鲜明,学校声誉不断向好……三年来,贵池滨湖实验学校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变化,讲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逆袭”故事。

“我们学校虽然是一所城区学校,但和中心城区的其他学校相比,地理位置距离主城区较远,基础办学条件薄弱,师资结构老化,教学理念落后,过去有不少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其他学校就读。”谈到校情实际,贵池滨湖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杨万松没有遮掩,十分坦诚。

转变始于2022年。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当年4月27日,贵池滨湖实验学校与池州市第十中学正式牵手共建,原本相隔较远的两所学校自此紧密相连——名校的优质资源流向相对较为薄弱的滨湖实验学校,带来的最为显见的变化便是该校教学质量和办学规模的双重跨越。

“可以说十中是不遗余力地支持我们,两所学校将协同发展的愿景刻在了骨子里、融入了血脉中。”让杨万松感慨万分的是,在确定成为池州市第十中学教育联盟学校后,池州市第十中学原党总支书记、校长何晓平到滨湖实验学校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倾尽心力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搭建起“管理共通、师资共融、资源共享、文化共建、家校共育”的全方位互动机制,为联盟共建开好局、起好步。

随着联盟共建的深入推进,两校通过常态化组织示范课、评课研讨、课题共研等形式,打破校际壁垒,搭建起教师深度交流的平台,在教学技巧、教案、试卷、课件等教研资源的共享中,真正实现了教育理念的深度交流、教学资源的高效共享、教师队伍的协同发展。“通过和十中老师的结对交流,我将‘情景教学法’带入了教学中,课堂氛围明显活跃了起来,孩子们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索求知。”贵池滨湖实验学校青年教师杨营直言,现在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更有底气和信心。

“联盟共建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激活了学校的‘造血’功能。”杨万松表示,从教学规划到班级管理,得益于池州市第十中学事无巨细、倾囊相授,该校迅速锻造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带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三年来,该校21名教师获评区级以上“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师发表教研论文数量较共建前明显增多,多名教师在市、区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奖。

“我们每学年还会举办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两校优秀班主任畅所欲言,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探寻班级管理的新方法。”池州市第十中学校长王勇告诉记者,共建的意义不仅在于让滨湖“强起来”,还要让十中“活起来”,通过教师交流、资源共享、文化融合的“双向奔赴”,真正实现“1+1>2”的聚合效应。

如今,贵池滨湖实验学校的校门口,“池州市第十中学教育联盟学校”的招牌醒目而亮眼,映照着一批批学生上学、放学的身影。通过联盟共建,该校的发展变化让附近不少居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越来越多家长不再“舍近求远”为孩子择校。“‘家门口’的学校这么好,还费劲干啥?”学生家长胡青宝表示,孩子小升初的时候,他向周围家长打听学校情况,得到的都是校风正、学风浓、老师负责等良好评价,也让他坚定地选择了滨湖,从孩子入学到初三毕业,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初的选择没有错”。胡青宝坦诚的话语也代表了不少家长的心声,曾经的“择校潮”逆转为“回流潮”,目前该校办学规模较2020年翻了整整一番。“现在看到这么多孩子在校园里嬉笑奔跑,多年前想都不敢想。”杨万松颇为感慨。

作为一名深耕教育一线多年的老校长,杨万松一路参与见证了滨湖实验学校高起点、低徘徊、再出发的曲折办学历程,他深知,作为池州东部产业新城的配套学校,该校的崛起不仅关乎一所学校的命运,更承载着服务区域发展的使命。“我校生源主要来自政务新区工作人员、前来投资兴业人员以及周边居民子女,只有办好学,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才能回馈这一方百姓。”杨万松如是说。

三年来,这场以“精准”为名的联盟共建,正化作绵绵春雨滋润着滨湖这株亟待养分的“树苗”,探寻着贵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密码”。“十中和滨湖牵手共建取得的一系列成效,是缩小校际差距的生动实践,不仅为集团   化办学模式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也为东部产业新城构建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教学、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优质教育体系提供了关键支撑。”在区教体局局长许照龙看来,共建理念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各方抱团发展、群策群力,贵池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正从愿景变为现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