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名单出炉,我区选送的网络文艺类作品《直播间内的传承人》成功上榜,实现了贵池在该奖项上的历史性突破。与此同时,该作品还在第八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上斩获二等奖。这样的丰收,对于贵池宣传文化战线来说,无疑是一个十分振奋的消息。
从区委宣传部获悉,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由省委宣传部主办,是全省精神文明成果的最高殊荣。而该作品是由贵池区本土作家桂媛创作,她自2000年接触网络文学以来笔耕不辍,至今已创作600万余字,多部作品获奖。
接连斩获多个重磅奖项背后蕴藏着哪些精品创作的“密码”?给全区文艺工作者带来怎样的启示?7月23日,记者来到桂媛的家中进行了专访,在面对面交流中共同探寻文学创作之旅。
走进她的书房,书架上的各类书籍琳琅满目;厚厚的一摞证书里,从作品获奖证书到修学毕业证,一本一本印证了文学创作旅途中的深厚积累。
《直播间内的传承人》是一部关于年轻一代人面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故事,以年轻人的视角展开对京剧的独特见解与思考维度,表现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珍视及创新活力。最初为什么想写这样一个故事?
这要得益于我之前在中国戏曲学院读书的经历,学校里的同学是我的灵感来源,每一个年轻的视角都是这本书的原型。《直播间内的传承人》的主旋律其实展现了当下人对于传统文化要不要继承、如何继承的思考,这也是一种独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思潮。贵池的传统文化要继承,更要创新性地继承,就像书里“直播间”这种形式一样,只有把当下时代元素,数字化、智能化融入进乡土文化传承中,才能够展现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地域的文化新形态,也能让传承人的个人价值在社会价值中获得身份认同感。
而在人物的选择上我也有自己的“小巧思”:女老生和男旦角儿。性别和身份的双重反差带来了天然的冲突,也能让原本可能有些晦涩、专业的故事生动起来。怎么增强戏剧冲突?怎么吸引读者眼球?怎么才能让作品更有看点?或许我们可以在人物的设定上下功夫,以自然的戏剧冲突带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除此之外,这样的性别反差还隐喻着打破性别藩篱的含义,我觉得和直播间里唱京剧的“离经叛道”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于网络文学中的现实题材,您有哪些写作方面的思考与尝试?
最开始接触网络文学时我的创作更偏向于市场化题材,用文字给读者编织了一场脱离了现实,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靠想象到达的梦境。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使命在肩,网络文学的最终使命一定不是卷情节、卷情绪,而是卷文化。本次能够获得这样荣誉的奖项,我觉得不仅是对我的一种肯定,也印证了网络文学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
其实今天我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贵池区委宣传部、贵池区文联等部门对文艺工作者的支持和鼓励,所以也绝非个例。我的身边有一群同样热爱文化、非常具有想象力的伙伴,明确的制度化奖励机制给予了我们专项奖金支持、申报通道奖励等直接经济激励和荣誉认可,鼓舞着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辛勤创作,更多地挖掘顺应时代潮流的地域文化特色。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声音,您觉得身处这个时代、身在贵池赋予了您文学创作上什么样的特殊印记?
我是土生土长的贵池人,这赋予了我天然的亲和力去主动了解贵池当地的特色文化,去思索它的根源,理清脉络。我们这些文艺工作者,就像“麦田拾穗者”一样,结伴采风,去贵池不同的村子里收集文化,了解当地的历史故事,再通过整理、再创作让它重现。涓桥镇七一村的民俗故事,还有唐田镇凤凰村三截龙的故事,都令我印象深刻,灵感迸发。
作为一名贵池人,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我和池州傩戏也有着非比寻常的情感连接。我改编过傩戏剧本,之后也打算创作一部关于傩戏的小说,跑了很多地方,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音影作品。文艺工作者就应该多下去走一走,拾起一点历史文化、民俗故事的碎片,再把这些带着独特乡土印记的碎片镶进作品中。
“去年安徽省‘五个一工程’首次纳入了网络文艺这一板块,此次桂媛获得省级奖项可以说是我区文艺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区文联主席张华表示,此次获奖不仅鼓舞了全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也引发了大家对贵池传统文化创新的思考。近年来我区涌现了许多“中字头”“省字头”的文艺家,自贵池区文学艺术精品奖励扶持办法实施以来,新增了“中字头”文艺家13人,“省字头”文艺家41人,也涌现了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具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力作。下一步,我区将持续深化文化方面的惠民机制,通过数字化升级、品牌化延伸让更多受众参与到文艺工作中来,继续完善非遗产业生态,孵化文艺精品矩阵,推动以非遗为魂、惠民为基、创新为翼的文艺工作新形态实现机制、产业、人才的全方位跃升。
人物简介
桂媛
桂媛,安徽省池州市贵池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网络作协理事,安徽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专委会委员,第三届池州市拔尖人才,池州市贵池区文艺工作先进个人,池州市贵池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池州市新阶层联合会理事、池州市作协理事。代表作有《龙文》《小说馆》,散文作品常见于《池州日报》等多家报刊;已出版小说《半颜倾城》《槐树花开》等,所创作共著十七部长篇小说,以及多部短篇,已出版六部小说,荣获五次省级奖项,入围过两次省级比赛大奖。所创作字数超过600万字,点击率破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