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贵池 > 旅游贵池 > 一网游 >

【寻找贵池年味】乌石老匠人守住的甜蜜年味

发布时间:2024-02-09 09:38 来源:池州市贵池区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
字号: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年味”是一年来最重、最亲切的“烟火味”,怀揣着“过个好年”的质朴期盼,这或是大街小巷挂上的红灯笼,或是儿时最馋的那盘炒米糖;或是商场摆满的新年礼盒,或是一年未曾品尝的家乡板鸭。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们推出【寻找贵池年味】专题,一起在岁尾年终之时寻找专属贵池的过年氛围感与仪式感。

每年春节,在贵池百姓的家中,糕与糖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点心之一,他们不仅是过年馈赠的佳品,也是老少皆宜的美味。腊月期间,贵池各家传统糖糕作坊便进入了“战斗模式”,加班加点、开足马力赶制年货。


119日,笔者来到以糕点享誉贵池的梅街镇乌石村,香甜的气味正从该村的传统糕点作坊飘出。



炒熟糯米粉、熬制提糖、制作芝麻果脯糕馅、混合糕粉、压制糕条……走进乌石翰林食品厂,师傅们正热火朝天的制作八珍糕,30余年的制作经验让他们有条不紊、分工有序。

作坊的主人吴益兵是名老匠人,这门手艺是他40年前从本村的一位老师傅那里学来,代代传承的制作工艺做出来的传统风味是机械化生产无法取代的。“我们的糕怎么说也跑遍了半个中国,江苏、广东、新疆……”吴益兵一一细数自家糕点的送达地。他告诉笔者,厂里的回头客众多,许多在外地工作或定居的游子离开家乡里都会带上几条自家的糕点。从往年数据上看,春节期间,翰林食品厂可以售出万斤八珍糕。

提糖制作:

熬制冷却后重新打成糖粉

浸糖至少一个星期

雪白柔软、余味无穷,在吴益兵看来,令自家糕点口味佳、受欢迎的最主要因素,还是八珍糕里的主要原料之一——提糖。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进行最原始也最繁琐的提糖工序:将白糖熬制提炼,冷制为固态后重新打碎压成糖粉,再放入缸中浸泡至少一周后重新搅拌,通过液态到固态再变为液态的过程,制成提糖,使得糖的味道更加鲜美,制成的糕口感更加绵密。为了这个步骤,翰林食品厂每年都会从农历十月份便开始着手制糕的准备工作。“糕的味道好,又有着步步高的吉祥寓意,大家都喜欢,我们早点准备不仅能保证糕的质量,也能让更多人买到这份‘福气’。”吴益兵笑道。


在乌石村,同样传承下来的甜蜜年味还有谷氏糕点厂。“我从19岁开始跟着父辈学做糖,到现在做了二十多年了。”谷氏糕点厂的老板谷胜边做糖边介绍。

当天,谷氏糕点厂制作的是玉米糖,谷物与麦芽糖的香气充盈了整个制作间。走进熬制间,两口柴火大锅正同步沸腾着,一边是炸的酥脆的玉米片,一边是熬煮沸腾的麦芽糖。烹饪好,谷胜将两样材料盛出,同时放入搅拌机中混合、压制,很快,一大板还散发着热气的玉米糖制作完成,被送上案板,由师傅手工切制成一块块酥脆香甜的玉米糖。

由于各类酥糖的口味佳,购买谷氏糕点的不仅有周边村民、返乡游子,城区多家超市也常来进货。过年前后,谷胜和家人都会起早贪黑,每天至少制作400500斤产品,尽量满足客户们的需求。“虽然为了提高效率,现在我们使用了机器搅拌,但核心工艺我们坚决不会丢。”谷胜介绍,目前,他们在春节前后销售的每样产品中使用的麦芽糖,都是自己从8月份开始亲手发酵熬制,以确保口味正宗。



经过多年的发展,翰林食品厂和谷氏糕点都从单一制作八珍糕和麦芽糖的小作坊,发展为可以制作的芝麻糖、山芋糖、玉米糖、桃酥等十多个品种的食品厂,各类证件齐全,干净卫生。然而初心不变,如今,乌石村的糕点师傅们仍然倔强地坚守着传承下来的制作秘方,用料十足,这份家乡味不仅是儿时的限定记忆,也成为了每年春节尝得着的甜蜜年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