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街镇位于池州市南部,东依佛教圣地九华山,距市区23公里。总面积264平方公里,辖12个村(居),人口2.3万人。齐石公路、青十公路贯通南北、东西,距芜大高速、铜九铁路20公里,源自九华山的白洋河和龙舒河穿境而过。
梅街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境内群山起伏,层峦叠嶂,绿树如云,秀水潺潺。森林覆盖率达80%,是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核心区。
梅街资源丰富。矿产品种多、蕴藏量大,已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钼、铅锌、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大理石、花岗岩等。梅花廘养殖及其保健品加工历史悠久。盛产香菇、苗木花卉、板栗、蜂蜜等特色产品。梅街工业集中区占地4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善,水、电、交通、通信网络功能齐全,特别是原上海“小三线”留下的土地房产为企业落户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梅街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唐代大诗人李白“五游秋浦,三上九华”时游经梅街,朝行暮宿,吟诗会友,流连忘返,留下“鸡鸣发黄山、暮投虾湖宿”等著名诗句。刘瑞芬、刘含芳、姚捷勋、姚震、胡子正、刘世珩、姚介富等一代人杰都载入了《贵池县志》。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同志更是梅街人民的骄傲。
梅街文化底蕴深厚。傩戏艺术享誉海内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的起源地之一,2008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古桥、古民居、古祠堂、古碑刻比比皆是,虾湖、太白楼等遗址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文人墨客前来寻古探幽。
今后,该镇将倾全镇之力打造梅街工业集中区。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多年形成的工业发展基础,逐步形成矿业、建材两大主导产业。矿业以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的精深加工为主,建材以水泥及水泥制成品为主。依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品牌优势和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梅街工业集中区发展的辅助产业。按现有地理条件、基础、资源分布进行产业布局,以齐石公路、青十公路为轴线,将整个工业集中区大致划分为三个产业板块,即:以桃坡村为中心的建材业功能区;以梅街村为中心的矿业功能区;以姚街村为中心的生态旅游业功能区。建材业功能区以长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快力水泥有限公司、白洋河砂石料有限公司为龙头,打造集水泥制造、新型建材、预拌砂浆等建筑材料为一体的建材工业区。矿业功能区以大唐矿业、东方钙业、鑫隆矿业为龙头,打造金属矿、非金属矿精深加工基地,提高矿产资源附加值。生态旅游业功能区以青山庙、姚氏宗祠、九华漂流为龙头,以傩文化为平台,打造集生态旅游、“农家乐”、傩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傩文化旅游园,带动三产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到2010年,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建成面积30平方公里。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产业优势突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工业集中区,形成公共服务设施高效利用、管理规范、服务优良、外向度与集中度较高的产业基地。招商引资项目累计引入6亿元,固定资产累计投资4.5亿元,区内骨干规模企业达20家,工业集中区内企业年总产值5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实现年上交税收8000万元,其中主导产业占全镇工业销售收入的85%左右。
站点地图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隐私声明
主办: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池州市贵池区融媒体中心 池州市贵池区数据资源管理局 运维电话 0566-2567602
皖ICP备2024029993号-1
皖公网安备34170202000262号
网站标识码:3417020005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