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贵池 > 地理贵池

棠溪镇简介

发布时间:2023-12-21 15:27 来源:池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一、命名由来。棠溪乡因境内山中多野生棠花树,沟壑汇集溪流较多而得名。由于当地居民多姓柯,亦称棠溪柯家。

二、历史沿革。第二次大革命时期(1931—1935),是红军游击队根据地。八年抗战时期,伪县政府驻棠溪柯村。解放战争期间成立石留乡,是新四军游击队根据地。解放后,1952年建乡时,划为百安、裕丰、留田、西园四个乡,1955年合并为棠溪乡,乡址设在留田;1958年合并到梅街成立为梅街人民公社。1961年从梅街划开,以原建乡的范围成立棠溪公社。社址原留田,因隔河不便,1971年社址迁至庄村姚。1984年体制改革时恢复棠溪乡。2007年2月撤销棠溪乡,设立棠溪镇。

三、地理位置。棠溪镇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南部山区,东面与青阳县的陵阳、南陵及九华山二天门接壤,南面与石台县的七井、贡溪毗邻,距市区43公里。棠溪镇政区域面积251平方公里,辖8个村,107个村民组,1.2万余人口。源于石门、花庙的龙舒河,由东而西沿途流经石门、百安、曹村、棠溪、留田、双合、东山等村,西去梅村镇入秋浦河。齐(山)石(门)县级公路贯穿全境,另外五条乡村公路相通,交通便利;开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联通通讯,信息设施完备;庄村姚集镇已初呈雏形。棠溪镇村村有小学,镇有中学1所。镇有卫生院,各村均建有医疗室。有文化、广播电视站。供水站1个。敬老院可供养20位老人。土特产有西山焦枣、东山板栗等。

棠溪镇特色

一、自然资源。棠溪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219—243天;年平均降水量约1400mm。发源于九华山楼台山的龙舒河,由东而西贯穿全镇,沿途流经石门、百安、曹村、棠溪、东山等村,西去梅村。土壤主要是红壤、黄棕色壤、潮壤、草甸土、紫色土、石灰土和水稻土等七大类。

二、农业资源。山场总面积33.28万亩,灌木林地面积2.64万亩,枣园8000亩,茶园2326亩, 耕地1.13万亩,其中水田9441亩,旱地1888亩。盛产粮、油、果、茶、菌、竹、木、柴等农林产品,是贵池区重要林产区。“七山茶叶”、“棠溪香菇”、“杉山珍珠菜”等农业特产颇具特色。“西山焦枣”早在宋朝就被列为朝庭贡品,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2015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三、文化旅游资源。据史志、宗谱记载:石门、曹村等村庄在唐宋时期就很兴旺,古风犹存的村庄自然错落,融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璀璨的历史文化为一体。当年李白与高霁、韦权舆曾从石门高结伴同游九子山,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千古绝唱,从此改旧号九子山为九华山。地藏王金乔觉途经石门上九华,赞叹石门山水为“仙山仙水仙世界”。高氏宗祠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门高古村落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曹村村被列入安徽传统古村落名录。境内老山原始森林、龙舒河、平天河、滴水崖山水、冯村风光、东冲水库、徽派古民居、桃花坞、宝胜寺遗址、太白石床、青莲洞等秀美山水、遗存古迹,是很好的文化旅游资源。1932年秋,棠溪还曾是中共贵池县委地下组织的摇篮,中共贵池县委第一任书记檀炳光烈士就是棠溪人,有关史迹已被原贵池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棠溪镇留田年关暴动烈士陵园被正式命名为“池州市贵池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于2019年9月建成棠溪革命历史纪念馆。

四、矿产资源。目前,已探明的金属矿有铜、铅、锌、钨、钼、磁铁等,非金属矿有方解石、石灰石、白云石等。其中:方解石矿产储量约5000万吨,碳酸钙含量可达98%以上,白度可达93%以上;石灰石矿产储量4.7亿吨,其中曹村、花庙的探矿权储量1.9亿吨,现有采矿权储量2.8亿吨,氧化钙含量均达55%以上,是国内品质最好的石灰石。现有安徽东方钙业、安徽中一钙业、池州银龙矿业3家大型石灰石生产加工企业,还有方解石开采企业3家、萤石开采加工企业1家和金属矿企3家。2019年矿业税收近5000万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