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贵池织牢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发布时间:2023-08-03 08:16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暑期天气炎热,历来是溺水事故的高发季。对此,我区多措并举,联防联动,明确责任,各地各校持续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将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推深做实,进一步织牢织密防溺水安全防护网。

自暑期开始以来,牛头山镇开展了多项防溺水举措,在中小学发放“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联合团区委、区少工委以及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宝赛村开展安全知识进社区活动,还举办了“远离溺水 从我做起”为主题的防溺水宣传教育暨专题文艺演出,大大增强了家长和学生的防溺水意识。

活动当天,学生和家长们一起观看防溺水宣传教育视频,听池州蓝天救援队讲师结合典型案例讲解青少年儿童防溺水知识,欣赏防溺水知识改编的歌曲、手势舞、舞蹈、情景剧等文艺表演,孩子们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将防溺水知识牢记于心。此外,参加活动的学生在预防溺水集体承诺书上签名,进一步增强了此次防溺水宣传教育成效。

“你已进入风险区域,请迅速离开!”前不久,梅村镇杨棚村一名9岁的儿童来到附近水域玩耍时,不料被岸边一套电子设备”隔空喊话”,及时劝离了玩耍的孩子,成功消除了溺水风险。这套能隔空喊话的设备则是今年梅村镇新上线的高科技防溺水“神器”——智慧防溺水预警管理平台。据介绍,当有人靠近水库旁或其他划分危险水域电子围栏区域,该设备就能通过监控AI分析,联动云广播大喇叭现场喊话,同时在数字乡村平台自动生成告警工单,并通过手机短信、APP信息等方式推送给包保人员,包保人员通过手机APP查看实时或回放监控画面,判断风险情况后,可以远程喊话或赶到实地劝离涉险人员。目前,该镇已经安装了58套远程电子智能防溺水设备,实现物防+技防+人防,明显提升了防溺水工作水平。

为有效预防和杜绝溺水事故的发生,殷汇镇因村制宜,发动各村(社区)在“线上”采用QQ、微信群等广泛转发防溺水小知识,“线下”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单、入户走访、宣传教育会等方式向群众宣讲预防溺水的知识。组织各村(社区)志愿者定期在辖区的重点水域进行全面巡查,查看各重点水域防溺水警示牌、救生圈等防溺水设施是否齐全,全线筑牢防溺水安全网,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特别是在近期的一次宣传教育会上,该镇邀请了池州曙光救援队殷汇工作站宣讲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游泳、溺水、自救、互救、报警等知识,还结合救援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并在室外还原落水现场、正确施救的全部过程,让孩子们更直观的了解防溺水知识。

同样“线上+线下”齐发力的还有梅龙街道。该街道全方位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组织村居、学校协同配合,以召开家长会、开展主题课、志愿者进村入户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教育。同时,以村为单位,建立起暑期安全包保人员台账,实行网格化管理,发动教师队伍、村干部、网格员等聚焦重点时段、危险地段,常态开展巡查检查,并定期对留守未成年人进行走访,指导监护人履行好监护责任。目前,该街道已发放致家长一封信40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60条,志愿者上门入户宣传80余人次,开展各类防溺水宣传活动18场次,更换警示牌11个,新配救生圈31个,谨防溺水意外发生。

杏花村街道则优化完善工作责任机制,将关爱留守儿童与防溺水等日常工作有机结合。目前,该街道已全面掌握留守儿童基数,建立了留守儿童一人一档。在此基础上积极发挥社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作用,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工作小组,邀请“五老”志愿者,开展象棋、绘画、手工制作等各类暑期活动,丰富少年儿童的暑期生活。该街道池口社区还组织志愿者到池口小学宣传防溺水知识,发放教育宣传单360余份,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活动8场,加大对用电安全、预防溺水、交通安全等方面知识宣传力度,全面增强留守儿童自护意识和能力。

棠溪镇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等阵地,建立完善“护未”长效机制,多形式、多渠道的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和“扫黄打非”护苗行动,重点围绕夏季防溺水进行安全知识讲解,提醒青少年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我区其他镇街也纷纷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积极作为,防溺水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暑期刚刚过半,区教育体育局有关负责人提醒,防溺水工作仍不容懈怠,必须持续压实责任链条,加大宣传教育,加强安全防护,强化巡查整改,落实好防溺水各项措施,筑牢防溺水“安全网”,为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安全成长保驾护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