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全国劳模王建伟:让偏远小山村走出特色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2-06-11 09:01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整洁宽阔的柏油马路,村内房舍错落有致、窗明几净,河流清澈见底,树木郁郁葱葱,周边群山围绕,还冒着几缕青烟,几位老人正在村头休闲亭闲坐聊天。这美好的画面,便是梅村镇霄坑村。

小山村能有如此面貌,

得益于他们有位好带头人

——全国劳动模范王建伟

说起王建伟,认识的人都知道他是全国人大代表、梅村镇霄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但是或许有人不知道,其实在2015年的时候他就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面对荣誉,王建伟只是谦虚地说:“感谢国家和政府给我的荣誉,也感谢人民群众对我的认可,我就是想踏踏实实地干活儿。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份荣誉很重,相比那些时代的楷模,我还需要继续努力,听党话、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家乡建设得更好。”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和村干部,王建伟是真心实意想为村民办好事儿、办实事儿,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

1966年,王建伟出生在霄坑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那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正是那个年代打磨了王建伟吃苦耐劳的品质,才成就后期的全国劳动模范。尽管家中生活困难,但王建伟的父母还是坚持让王建伟读完高中。1984年高中毕业后,他参军入伍。入伍后他表现优秀先后荣获南京军区某部“小老虎标兵”称号,并被部队政治部评为优秀共青团员。1987年,他光荣退伍后,拒绝了朋友高额的薪资待遇,回到家乡。

回到村里后,村里老支书十分高兴。因为在当时,村民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王建伟是全村历史上第三个高中生。村里安排他到第五村民组担任副组长,协助组长管理村里林业生产和茶叶。接下来的几年里,王建伟先后担任文书、民兵营长、村委会委员,到后来的霄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上任后,他始终把霄坑村的经济发展当做头等大事。霄坑村平均海拔700米,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5000亩优质绿茶。之前,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一段时期内,村民们无序竞争、小厂林立,不仅茶叶品质参差不齐,也形成不了品牌效应,不能很好的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2018年,初次参加全国两会的王建伟深受触动,逐渐解开多年的困惑,那就是整合资源、统一品牌、做优产业。回乡后,王建伟立即把整合茶产业提上日程。然而一开始,村“两委”干部和一些茶厂经营者并不理解他的想法。“我给大家仔细分析现状,算经济账、算品牌账、算眼前和长远账,还组织他们去外地考察学习,大家思想慢慢转变了过来。”说到这里,王建伟感触颇深。

那一年,霄坑村集结了村内6家规模以上的茶叶加工厂,成立霄坑村茶叶协会,采取“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改良茶叶生产制作、统一产品品牌包装……将昔日难成气候的小作坊“蝶变”成现代化管理的茶业企业,并顺势举办茶叶开园节,邀请权威专家学者、主流媒体、知名摄影家参与宣传推广,一举将“池州霄坑绿茶”品牌推向安徽乃至全国市场。“现在越来越多的茶厂和茶农愿意加入抱团发展,共同分享‘池州霄坑绿茶’公共品牌红利,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2万元左右,初步实现了我当初的愿望。”王建伟欣慰地说。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村里人还保留着以往的生活习惯,对房前屋后的垃圾总是处理得比较随便。王建伟又闲不住了,一改往日村庄治理模式,围绕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两条主线,编制了整个村域规划布局建设“一揽子”计划,系统建设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力促景观和谐、环境整洁、特色鲜明。

村容村貌的改变直接加速霄坑村旅游经济的兴起。2021年6月,位于霄坑村的中共黄西工委纪念馆正式揭牌,吸引不少游客参观,还为霄坑村乡村旅游注入“红色基因”。

王建伟的脚步一直不停歇。因为疫情防控要求,今年的霄坑茶叶开园节也从线下转上了线上。“虽然这一过程很是辛苦,但是看到百姓的口袋越来越鼓,自己吃太多苦也是十分值得的”。王建伟坚定地说道。

20多年的村干部生涯中,王建伟始终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为村民们谋福祉。他整合了“霄坑绿茶”品牌,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探索出许多成功经验,改变了霄坑村落后的面貌。如今的霄坑村先后捧回“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旅游实验基地”“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14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在全省首屈一指。与此同时,霄坑村还发展旅游业,已建有7家星级农家乐和2处特色民宿,每年吸引游客2万余人次。

当笔者问起王建伟为什么这么“拼”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它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能为村民多干点事,是我最大的心愿。看着小山村的变化,我内心十分欣慰,劳动模范就是要能承担责任,为民干实事,老百姓的一句认可就足够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