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在区市场监管局七楼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广告监管科,三名工作人员正在梳理今年以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数据。电脑上显示的“1.468亿元”是对他们今年工作的最好肯定,也是我区助企纾困政策在各地各单位落地的一个具体缩影,更是真正帮企业纾困“解渴”的一个重要见证。
时间回溯到今年年初。“你好!我们这边是贵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保护与广告监管科,恭喜你们公司申请的2000万元专利权质押贷款已经成功获批,后期企业还有什么困难,我们随时为你们服务。”1月下旬,安徽友进冠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钱亚俊在接到公司成功申请专利权质押贷款的电话后,立即将这个喜讯和员工们进行了分享。他感慨道:“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还真的申请到了!我们是1月初申请的,1月下旬就下来了。这笔钱对于公司来说真是‘及时雨’,公司立刻将其投入到了企业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智能化提升上,并预留出部分资金做流动资金。”
笔者了解,安徽友进冠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是面向新能源科技金属和新材料稀贵金属的高质化利用构建的高科技、新材料、全产业链大型企业。公司拥有10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可实现对新能源科技金属和新材料稀贵金属的精细选别和综合利用。近年来,公司发展形势良好,一直在扩大生产规模当中,这笔资金的成功申请让企业对政府的服务更加满意,也对自身的发展更有信心。
“他们的服务真的非常到位,整个申报的过程,我们只是填了个表格,并没有费多大心思,都是他们主动帮我们协调沟通。”采访时,在谈到当前贵池区正在开展的助企纾困行动时,钱亚俊滔滔不绝,向笔者介绍了区市场监管局对企业的帮扶全过程。“我们和政府各部门之间建立了好几个群,比如‘贵池工业1+7群’‘前江经发服务群’,一旦上级出台一些助企纾困的政策后,他们都会第一时间通知我们。而且,我看他们每次都是对上级政策进行仔细筛选,在政策和企业需求之间寻找到‘匹配点’后,再有针对性地将政策传达给我们,让我们对政策能够‘一目了然’,这笔专利质押就是区市场监管局对我们公司的精准化帮扶、个性化纾困。”钱亚俊感慨道。
同样,在池州市九华明坤铝业有限公司和池州市明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在谈到助企纾困政策时,也是喜笑颜开。原来,通过三次申请,这两家公司一年内先后三次成功申请专利质押,总额达到了8200万元。
池州市九华明坤铝业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主要承接建材及中档类工业铝型材业务。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市场的不断拓展,该公司一直呈现“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2018年,该公司继续扩大规模,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池州市明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专门承接高端铝型材的制作及产业链延伸。目前,两家公司共有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02项。今年年初,在接到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保护与广告监管科《关于组织申报2021年度贵池区知识产权奖励资金的通知》后,该公司立即着手申报事宜。
“今年,我们公司在扩大规模,新建了研发楼、宿舍楼、3#厂房、4#厂房等,这些都需要大笔的流动资金,于是我们3月初提交了申请,当时是以池州市明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名义申请,借助两件专利成功获得1000万元的质押贷款,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这笔钱就下来了。”池州市九华明坤铝业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邹仕平说,随着厂房的陆续建成,考虑到下一步购买设备以及引进人才的需要,5月底,我们又分别以池州市九华明坤铝业有限公司和池州市明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名义,先后申请了3500万元和3700万元的贷款,这两笔钱也是在一个月内就迅速到账的,对公司的提速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采访中,邹仕平一直和笔者强调“便捷”这两个字。在他看来,现在的专利权质押相较于两年前要便捷很多,而与此前的“用房产、土地做抵押”来贷款,专利权质押更是有着许多的优势,而这些都得益于政府部门从中的“牵线搭桥”,特别是常态化银企对接会的举办,让企业与银行之间可以直接沟通,面对面表达诉求。银行在与企业经过多轮合作后,对企业也更加了解。基于这些了解,后期的合作也会在利息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优惠,在关键时刻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区市场监管局组织我们申报专利质押好处多多,一方面,能为企业发展解决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也让企业真正认识到‘专利’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专利的发明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上市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邹仕平说道。
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我区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加快构建全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截至目前,共办理专利权质押贷款4笔,贷款金额1.02亿元;办理商标权质押2笔,贷款金额4480万元,总计1.468亿元。此外,正在与5家意向性企业进行对接,帮助办理质押贷款。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将结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走访镇街、园区高新企业,加强对企业的上门指导,逐一与企业联系沟通,积极与银行对接,促成银企相向而行、良性互动、双方共赢的信贷局面,并积极深入有意向的企业,针对每家企业的不同情况,切实做到“一企一策”,有的放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助力企业把“死资产”变为“活资金”,让企业发展“不缺水”“不断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