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高新区是2010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区,2019年3月,原池州高新区(现东区)与原前江工业园(现西区)合并,组建新的池州高新区,规划建设面积51平方公里(东区27平方公里、西区24平方公里),形成“一区二园”总体布局。池州高新区是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核心区域,是国
园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近年来,池州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80亿元,已建成区27平方公里(东区15平方公里、西区12平方公里),其中配套服务区8.5平方公里(东区6平方公里、西区2.5平方公里),建成道路125公里,建成日供应2万吨自来水厂1座、铺设供水主干管73公里,建成日处理1万吨污水处理厂1座、雨污水主干管140公里,日供应天然气3万立方、集中供热日供汽3000吨,建成变电站6座(其中11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变电站各1座,4座35千伏变电站)、架设高压线130公里;实现建成区范围“七通一平”全覆盖。“五校一院”、城市公交及园区内环线公交等投入运营。区政务中心、综合卫生服务区、政法服务区、金融服务区、农贸市场、生态大道商业街建成使用。人才公寓、银海花园、迎宾花园等200多万平方米住宅小区顺利完工,吸纳常住人口达3万余人。
主导产业方向不断明晰。近年来,对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多轮修编,逐步明确打造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集群,一业一策高位推进“群长制”,全面启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和企业信息化改造,梯队打造一批百亿级、五十亿级和十亿级的产业龙头企业,培育了贵航特钢、友进冠华等50亿元以上省级百强企业,着力打造了艾可蓝(2020年成为全市首家在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起帆电缆、西恩新材料、中电建长智建工、力成机械等一批行业领域龙头示范,成功引入了金池铜板带、芯元基半导体等一批重大项目,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2022年新材料产业成为全市首个产值超300亿元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超90%。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园区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引导创
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2019年,在全市率先启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全面推行大部门制、全员聘任制和岗位绩效制,实现34项审批权限全面下放。2022年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再次启动,扁平化设置6个内设机构和2个直管部门,注册成立池州高新建发公司,设立池州碳基新材料壹号产业投资基金、池州高新睿思投资基金、池州高新均为恒创投资产业基金3支基金,并通过金桥公司担保获得农发行池州分行盘活存量资产授信5亿元,完成对原金美亚地块和凯美尔地块闲置资产的收购。深入实施亩均效益评价,63家规上工业企业亩均营业收入534.97万元、亩均税收24.38万元,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9.87万元、7.78万元。
下一步,池州高新区将锚定“千亿园区、全省十五强、国家级高新区”目标,深入推进园区提档升级行动,力争到2025年,在全市率先建成千亿园区,跻身全省开发区前15强,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园区和国家级高新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