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公元845年,时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在杏花村行春遇雨,写下了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清明》诗,从此杏花村名扬天下。清康熙年间,杏花村人郎遂编撰了《杏花村志》十二卷,是唯一入选《四库全书》的村志,使杏花村名垂千古,杏花村因此也被后人誉为 “天下第一村”。杏花村已成为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品牌和池州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
2012年3月,池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的意见》,拉开了复建杏花村的大幕。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以史载杏花村旧址为基础,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空间布局为“一路二水三区”。一路,318国道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带。二水,秋浦河原生态湿地休闲带,十里杏花溪田园游憩带。三区,即一区民俗体验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重点打造集文化体验、文创空间、研学基地等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园;二区田园观光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重点打造集农业观光、田园度假、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三区为山水度假区,规划建设面积11平方公里,依托天生湖5平方公里的水面,重点打造集水上运动、环湖骑行、休闲养生等于一体的高端休闲度假区。
自2012年3月启动建设以来,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建设模式,累计投入资金7.5亿元,逐步完善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大项目引建力度,旅游区在谈招商项目共有30多个,已签约落户项目11个,协议引进资金19.7亿元;坚持品牌创建和宣传,相继被列入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区核心区、全国优选旅游项目、省级重点扶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成功创建了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湿地公园等品牌,精心筹办了杏花村文化旅游节、龙舟嘉年华、绿色生态嘉年华等系列营销活动,杏花村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2015年10月,民俗体验区对外开放运营。
为把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文化旅游业态和中国最有价值的文化旅游品牌,旅游区按照“生态为根、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农耕、村落、民俗、诗酒”四大文化,努力创新旅游业态,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到2030年,建成中国最具活力的文化旅游业态和中国最有价值的文化旅游品牌,再现“一河秋浦水,十里杏花村,百家香酒肆,千载诗人地”的经典田园休闲生活佳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