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晚稻分蘖期,是做好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的关键窗口期。今年以来,贵池持续推进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全区共建成示范片10个,总面积超6100亩。在这些示范片,一批绿色、高效、环保的农业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悄然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为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双赢”探路。
近日,记者走进唐田镇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片,只见稻谷颗粒饱满,一排排太阳能杀虫灯格外醒目、挺立其间,与稻田相互映衬,与蓝天白云相映成画。这些太阳能杀虫灯巧妙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白天利用太阳能储电,夜晚发出亮光吸引10余种趋光害虫聚集,自动进行集中捕杀,成了稻田的绿色“守护者”。
走上田埂,一排排倒挂着黑色小袋子的绿杆子格外引人注意。“这是二化螟性迷向袋,专门诱杀二化螟雄蛾,通过降低雌雄虫交尾率,进而减少虫口密度,从根源上遏制虫害蔓延。”池州市丰谷家庭农场负责人陈寿良站在田埂上向记者介绍。周围还有芝麻、向日葵等蜜源植物点缀田埂,这是为害虫天敌营造的“宜居家园”……这些节能环保的方式有效实现了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
“你看我这田,绿油油的,几乎看不到螟虫!”陈寿良说,今年他在此种植了700亩水稻,在农技部门的全程跟踪指导下,从选种开始,便选种抗病优良品种,通过合理密植、科学灌溉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增强水稻自身“抵抗力”。“农药用量减少超过10%,预计亩产能提升15%!通过这些关键技术,不仅农药减量、稻米品质提升,农田生态环境也得到有效保护。”陈寿良的语气中难掩喜悦。
近年,贵池积极推广生物手段、物理防治、生态控制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强化技术服务指导,在示范片内新安装二化螟性迷向袋8000袋,杀虫灯70盏;推广“一浸两喷”“一喷多促”等病虫害防控技术和无人机等大型植保药械,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实现节本增效,助力粮食丰产增收。当前,我区农业部门正进一步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扎实推进田间管理,守好贵池“米袋子”和“生态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