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10件民生实事|贵池150余公里农村路网迎来改造升级

发布时间:2025-08-07 09:11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在贵池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日益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正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成为现实,但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建好”是基础,“养好”则是关键。

8月4日,在梅姥路养护工程施工现场,20余名工人头顶36℃的高温与滚烫的沥青“正面交锋”,热浪裹挟着机器轰鸣声扑面而来,伴随着摊铺机、压路机来回穿梭,将一块块滚烫的沥青层压实整平,崭新的路面渐渐向前延伸。这项总投资930万元、总长7.6公里的养护工程自6月份开工以来,按照分段施策的原则,针对“病害”较轻的路段,铣刨路面后,直接重新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对于裂缝以及沉陷严重的局部区域,则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完成后再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据了解,梅姥路始建于1993年,全长39.094公里,串联起秋江街道、乌沙镇、牛头山镇,是沿线群众出行的一条交通要道。服役三十余年,该路段仅于2012年经历过一次改造,经年累月的车流碾压,原有的沥青层老化导致路面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坑洼、车辙等“病害”,车辆颠簸、行人难行,给沿线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亟待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造。

“此次施工路段全线位于秋江街道境内,途经该街道莲台村、高脊岭社区、同心村,目前已经完成了总工程量的70%。当前,我们正抢抓施工黄金期,增派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确保按照时序进度在年底前完成主体施工。”该工程现场负责人方义华介绍,待工程完工后,将极大提升沿线村民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品质提升。

据介绍,进入盛夏后,为保障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作业安全,施工方还科学调整作业时间,推行“抓两头、歇中间”的弹性工作制及换班轮休制,尽量避免工人在高温日照下长时间暴晒。

采访中,一个细节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梅姥路今年改建的路段全长达7.6公里,但当天仅其中一小段的半幅路段正在施工。“这条路沿线村庄密集,也是秋江街道大部分居民来往主城区的必经要道,早晚高峰期车流量大,如果一封了之,对群众出行影响较大。”区交通运输局高级工程师吴圣春解释。为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工程全部采用半幅施工、另侧正常通行的交通管制措施,分时段、分路段交替作业,并辅以交通疏导、警示提示等手段,确保施工期间道路过往车辆及行人通行安全有序。

吴圣春还告诉记者,盛夏时节是公路养护施工的黄金期,越是高温越有利于沥青摊铺,当前不止梅姥路,在贵池蜿蜒的乡间道路上,处处涌动着趁“热”施工的繁忙景象。作为今年区本级10件民生实事之一,农村公路养护改造工程计划投资4400万元对150.25公里农村公路进行大中修,让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更通畅。目前,所有项目都已开工建设,整体进度达60%。

路通则百业兴。一条条农村公路旧貌换新颜,不仅成为了服务群众出行的“畅心路”也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共富路”。“我们将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确保这项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区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杜志英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