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有新招,村规民约是个宝;条约本是大家定,人人遵守要记牢……”近日,记者走进里山街道元四村,映入眼帘的便是文化墙上朗朗上口的《元四村村规民约七字经》。沿着宽阔平坦的道路继续前行,只见整齐有序的房屋绿意盎然;波光粼粼的河流清澈见底;一旁的村民们边拉着家常,边打扫着家门口……
“之前,我们村道路不平,环境脏乱,邻里间也常闹矛盾,正是有了大家共同制定、自觉践行的村规民约,才绘就成如今这幅和谐美丽的新画卷。”里山街道元四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章谦向记者道破了该村治理的“秘诀”。这张凝聚了全村集体智慧的“小宪法”,用“小约定”撬动“大治理”,奏响了乡风文明的新乐章。
据悉,该村通过村民大会、入户走访、小组座谈,尤其是依托每月4日、14日、24日常态化开展的“逢四说事”议事平台,广泛征求意见,组织村民共同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内容,并定期进行宣传宣讲,促进大家遵“规”守“约”的行为养成。
好风气的养成也离不开正向激励。“为了让村规民约真正‘活’起来、‘硬’起来,我们还推出了‘道德积分超市’制度,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邻里互助、践行移风易俗等文明行为量化为积分,兑换成生活用品。”该村工作人员程小红介绍。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打通了从“要我改变”到“我要改变”的良性循环。“现在村里环境美,生活习惯也变好了,大家争着参与志愿服务,我们的心情也变得更加舒畅了!”谈起村里如今的变化,村民章继武的言语间满是喜悦。
“村里红白事总是重攀比、讲排场,频繁吃酒席、高额彩礼等让我们人情往来的支出很大……”日前,一场关于村规民约的宣讲大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家齐聚一堂,认真聆听,并不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如何改变过去婚丧嫁娶中存在的大操大办、攀比浪费现象,成为村民们近期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大家对这些陋习带来的沉重负担感同身受。经过反复讨论协商,“抵制高额彩礼,提倡婚事新办”“喜宴标准合理控制,反对铺张浪费”等具体要求经村民代表大会高票通过,被清楚地写入了村规民约中。同时,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充分发挥对村民婚丧事宜进行引导、监督和服务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蔚然成风,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不久前,东河组村民章腊荣在女儿的婚礼上做出了“零彩礼”的决定。“婚姻幸福的根基是感情,不是彩礼。让孩子们轻装上阵,生活才能更幸福,我们心里也更踏实。”章腊荣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无独有偶,后边组村民章兵为儿子举办的婚礼就在自家院子里举行,街坊邻里主动过来帮忙张罗,吃的是地道的农家菜,一桌花费不到800元,这场充满烟火气的农家婚礼让他十分满意。
(图为村民章兵家简办的农家婚礼)
这些善举,饱含了对子女的爱护,也是对村规民约的有力响应,赢得了邻里的广泛赞誉,也悄然带动着更多家庭效仿。如今的元四村,简办红白事、低彩礼甚至零彩礼正成为新时尚。“比排场”变成了“比文明”,“争彩礼”转向了“挣积分”。“大伙儿都乐意这么做,说这样不仅人情味更浓,经济负担也轻不少!”程小红由衷感慨道。一项项准则,一条条规范,让元四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带动村民们从乡风文明的“旁观者”变为了“当事人”。
而该村的实践,也是我区深化村民自治、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目前,我区越来越多的村(社区)正像元四村一样,积极探索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有效路径,推动各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气质”。“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各村村规民约实施工作,健全综合治理体系,让‘规’与‘约’的种子在越来越多村民的心中生根发芽,‘规’出和美贵池好景象,‘约’出乡村振兴新未来!”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许飞飞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