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蔬菜进入“伏缺期” 我区多措并举稳产保供

发布时间:2024-08-22 11:01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这段时间,常去逛市场的市民可能感觉到,蔬菜的价格上涨了不少。是什么引起了蔬菜价格上涨?本该是盛产瓜果蔬菜的夏季,菜价为何反而“热”起来了?对此,笔者走访了我区部分农贸市场并咨询了区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

8月20日,笔者走进主城区翠柏路农贸市场,豆角、辣椒、茄子、莴笋、黄瓜等蔬菜品种丰富、摆放整齐,不少市民正在摊位前进行选购,而在菜市场门前的电子显示屏上,当日菜价正滚动播放,豆角每斤6元,黄瓜每斤7元,生菜每斤5元……菜价比起上月涨幅明显。“才买了一根莴笋和三颗小生菜,算下来已经花了12块钱,最近蔬菜价格涨了不少。”家住东壹号小区的喻女士常来翠柏路农贸市场,对最近菜价上涨感受颇深。


翠柏路农贸市场菜价调查员吴莉告诉笔者,市场蔬菜供应的主要来源是本地蔬菜和周边城市批发进购,价格上涨是每年这段时间都会有的现象,虽然蔬菜价格出现波动,但目前市场蔬菜供应充足,货源比较稳定。

“目前,我区蔬菜价格走高,是季节、降雨、产量等多重因素叠合的结果。”据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章新春说。进入7月以来,蔬菜市场价格出现全国性上涨的趋势。当前本地蔬菜市场的价格水平相较于前期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涨,部分家常菜的价格较春季时贵了不少。不过,与其他地区相比,贵池市场上仍有不少每斤2元多、3元多、4元多的菜品,高价菜品占比还不是很高,市民在这个高温酷暑里的菜篮子还能拎得比较稳当。章新春分析,从历年的规律看,蔬菜价格都呈季节性波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气温。特别是夏季入伏后到8月底,受高温、暴雨、强光照、病虫草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造成大部分蔬菜生长受限,产量降低,一般在每年的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会进入蔬菜生产供应的“伏缺期(夏淡)”,菜价会产生季节性上行,尤其叠加前期梅雨季影响,本区及周边城市时令蔬菜播种量不足,在地蔬菜产量略有降低,造成供应偏紧,导致蔬菜价格波动更加明显,形成了周期性、季节性和规律性的涨价趋势。

展望后市,章新春表示,部分蔬菜价格可能短期仍将保持季节性上涨,但上涨空间有限。大概天气转凉后,蔬菜价格将转入季节性下行区间。

其实在这轮蔬菜价格上涨前,区农业农村局在7月初就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并组织专家下沉田间地头,指导蔬菜生产,加大本地蔬菜生产供应。广大种植户通过播种优质抗病时令蔬菜品种、铺拉遮阳网等遮阴防雨措施减少不利天气产生的影响。目前全区蔬菜在田面积2.9万亩左右,稳产保供基础较好。接下来,随着全国接茬蔬菜的大量上市调入及本地蔬菜的稳定供应,预计9月上旬左右,蔬菜价位将趋于平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