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专题 > 工作简报

贵池区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简报2024年第16期

发布时间:2024-05-15 10:11 来源:贵池区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浏览:
字号:

【领导动态】

我区38个项目集中签约。4月30日上午,我区2024年二季度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大九华宾馆举行。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马胜利出席仪式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钱松出席仪式并致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波等区四大班子领导见证项目签约。马胜利代表区四大班子向参加签约仪式的各位企业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贵池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马胜利说,实体经济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最稳固基石,优质项目是引领产业升级的最强大引擎。近年来,全区上下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定不移抓项目、育产业、强载体,一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纷至沓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一批重点项目的签约落户,既是全区招商引资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我区广阔发展前景的生动体现,更是贵池与广大企业家携手向未来的全新起点。马胜利表示,贵池区将一如既往地把企业家当作家人,把企业的事当作家事,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资源围着项目配”,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做好服务保障,切实以“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来回报各位投资者对贵池的信任。希望各位企业家以“从此贵池是故乡”的情怀,与贵池区深耕协作之缘,携手产业发展,加快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达效,切实将合作愿景变为美好现实。钱松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面对激荡的发展大潮,贵池区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近五年,全区引进近300个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塑造出“两新一装”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挺起了先进制造业和绿色矿业两大发展支撑,GDP连跨三个百亿大关,成功迈上了500亿元新台阶。贵池区将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聚焦发展、紧盯项目,专班化保障、清单式推进,以最快速度、最优服务、最实举措,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也希望广大企业家在贵池这片热土上收获幸福、收获成功的同时,一如既往地关注贵池、支持贵池、推介贵池,吸引更多企业家来贵池投资兴业、成就梦想。集中签约仪式上,安徽中济低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均为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创始合伙人分别致辞。据悉,此次共有38个项目成功签约,其中有30个产业项目涵盖了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以及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签约项目中还有6个基金合作项目和2个金融服务项目,这也是这两类项目联动签约首次落户贵池,这将为我区产业发展带来更多金融活水和资本力量的支持和保障,推动资本和产业在“双向奔赴”中共赢发展。


【园区快讯】

池州高新区: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便企的政务环境。加快智慧园区二期建设,推动政企数据双向共享,实现涉企事项“一站通办”。开展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局长走流程等活动,推动政企沟通常态化制度化。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网格化监管制度,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大重点岗位安全环保培训,清单化、闭环式推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企业本质化安全。营造惠企的政策环境。修订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及配套实施细则,出台“园中园”招商扶持政策,完善天然气和蒸汽价格补贴政策。按照“环节最少、材料最简、时限最短”原则,优化政策兑付流程,推进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扩面提质。常态化组织政策宣讲等活动,分类制定上级政策目录清单,及时发布并解读相关惠企政策,提升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率。营造亲清的政商环境。启动新一轮“管委会+公司”改革,综合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定期举办各类专业知识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为企服务意识。常态化开展重点领域和重点岗位廉政风险点摸排,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部门传真】

区法院:“三强化”做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强化队伍建设。根据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要求,迅速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推行“三合一”审判模式,统一司法标准,提高审判质效。一季度,受理知识产权案件68件,审结62件。强化诉调对接。将调解工作贯穿知识产权案件全过程。强化“法院+行政”诉调对接机制,降低市场主体纠纷解决成本。联合文旅、市场监督等部门,集中会商知识产权纠纷诉源治理工作,促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有效衔接。强化能动司法。主动延伸司法职能,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内外联动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在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集中走访“专精特新”企业,主动问需,找准司法服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精准赋能。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持续提升要素保障能力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项目用地。获批建设项目12个、总面积349.1385亩,保障了节能环保新型墙材装配式建筑、殷汇综合能源港建设等项目用地需求。获批增减挂钩项目建新区528亩,保障了乌沙船舶工业基地加工区搬迁和工业大道提升工程等项目用地需求。抓试点工作。稳慎推进全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一季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已完成1宗,面积19.94亩,出让价款446.75万元;集体联营3宗,面积339.45亩。强服务保障。开展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会商行动,坚持每周例行调度用地报批工作,对九华河下游段综合治理工程、秋浦港区殷汇公用码头等31个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存在问题逐一调度,集体会商下步工作安排。

区投资促进中心:多举措汇聚双招双引强劲动能。以队伍强基。面向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发布“招贤令”,选聘一批招引专员,分别在驻上海、深圳、杭州、苏州等区域工作站开展双招双引工作。筹备2024年度双招双引工作培训班,提升全区招商队伍综合能力。以平台赋能。借助杭州、常州、南京经济文化促进会平台资源,广泛联络驻地政府机关、产业园区、商协会、行业协会、高校院所,建立稳定的联系联络机制。同时聚焦我区主导产业,针对性走访联络相关产业(行业)龙头企业,招引优质企业。今年以来,发现项目线索10余个,新增签约项目11个。以人才提质。印发《关于再次收集贵池籍在外知名人士信息工作提示函》,通过调查摸底,进一步掌握在外人才资源情况,分类建立统计台账。草拟《关于做好“双招双引”跟踪督办工作的通知》,加大招商项目和人才招引跟踪督办力度。以服务增效。充分发挥首席服务官职能,及时解决企业问题诉求,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持续推进招商项目全程帮办代办,为10余家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帮助33家企业高管申办绿卡62张,为180余名持绿卡外来企业负责人提供年度免费健康体检。

区税务局:优化“首办”服务为小微企业赋能增效。今年以来,全区新增涉税市场主体1850户,同比增长10.58%。首问必办。打造税费服务运营中心,上线“征纳互动”平台,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智能互动、在线互动、电话互动服务,畅通涉税诉求渠道,实现首问必办、首问必答,累计服务各类市场主体1.7万户次。首站办结。按照“一件事一次办”标准,整合信息确认、一般纳税人认定、票种核定、发票领用等办税环节,推出开业服务套餐,制作“三分钟快办”小视频,“一站式”帮助1077户纳税人实现登记即可领票。首票辅导。依托一户式应用2.0系统,实时监控首票环节开票网格化服务情况,结合纳税人小课堂、数电票可视答疑、征纳互动等平台,线上线下为自开票纳税人提供“首票全流程辅导服务”,累计服务市场主体4978户次,服务完成率100%。首退即结。主动对接财政、人行等部门,制定首次办理退税风险工作预案,退税申请、受理、风险审核无缝衔接,退税资金快速到账。1-3月,各类退税审核平均用时1个工作日以内,准期办结率100%,落实税费优惠4.396亿元。


【镇街动态】

清溪街道:三举措持续创优营商环境。服务质量“优”。组建项目专班,建立项目建设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机制,主动提供项目开工前需要办理的事项清单、材料清单,并做好项目开工、投产、达效过程中的全程跟踪指导服务,助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要素保障“强”。建立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周末会商机制,做到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遇问题及时知及时解及时办,切实提高项目保障服务能力与水平。解决问题“实”。建立企业包保责任制,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分别对16家“四上”企业进行包保,通过定期走访、企业服务日等活动为企业“望闻问切”,“一对一”开展帮扶。今年以来,共解决企业各类难点、堵点问题13个。

马衙街道:优化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集中资源招引。走访摸排街道知名人士,采集在外人才信息20余条。召开“双招双引”乡贤座谈会,向20余位乡贤推介产业项目和投资平台。接待外地客商30余人,实地考察项目地点,推动金山村和美乡村文旅、空心村整村民宿等项目顺利开展。强化政企沟通。建立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制度,实地走访企业,收集企业问题诉求,实行企业诉求限时办理机制。一季度,召开企业座谈会2次,收办企业各类问题诉求11件,均已按时办结。法援护航发展。不断壮大惠企法律服务团队,深入开展中小企业走访活动,送法送政策上门。一季度,开展走访宣传4次,提供政策讲解12次,发放惠企政策宣传册120余份。

江口街道:落实“三大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抓项目,汇聚发展动能。建立“成长型”名录库,加强对潜力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动态监控,实行重点项目台账式管理。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企业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走访经营主体73家,帮办、代办涉企事项50余件,推动纳统项目1个。抓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深入开展“访企业、解难题、优服务”活动,利用发放资料、入企解读政策、咨询辅导等方式,助力中小企业及时知晓政策、理解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将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累计发放《优化营商环境条例》56本、惠企政策汇编38册,答疑解惑20余次。抓服务,为企注入活力。健全联系包保机制,街道营商办、工办等多部门联合发力,跟踪了解辖区企业经营情况,建立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动态台账,将定制化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今年以来,累计上门服务企业23次。

牛头山镇:打好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打好要素保障“高效拳”。成立要素保障专班,一站式解决项目用地、企业用工等难点堵点,常态化助企纾困解难。镇营商办联合镇司法、环保等部门,组建指导服务专班,常态化入企走访,提供指导服务,助力企业消除各类隐患。打好纠纷化解“精准拳”。将服务园区和企业发展建设列入年度重点工作清单,针对征迁安置、施工建设、劳资纠纷等复杂的涉企问题,提请上级部门帮助协调解决。健全完善双向联动机制,加强与园区、企业互通联络,持续优化企业与园区建设发展环境。打好法治服务“专业拳”。整合镇聘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组建服务高质量发展法律团队,为辖区企业和群众提供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截至目前,累计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0余家次,帮助修改合同(协议)16份。

梅街镇:做优做强为企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意识。召开创优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强化镇村两级服务企业发展意识,完善各级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将“肯不肯服务、擅不擅服务”作为检验干部履职能力的重要标尺。强化企业帮扶。坚持学专业知识、强理论素养、增业务能力,实地赴企业解答难题40余次。聚焦准入规企业项目,持续跟踪联络。本年计划入规企业1家、入库项目4个,目前均在有序推进中。强化项目保障。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建立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围绕要素资源、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企业实行“清单式”帮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