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动态】
◆市委书记朱浩东赴池州高新区调研并开展现场办公。4月18日,市委书记朱浩东赴池州高新区开展“池”久满意面对面活动,调研园区的发展情况,并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了解诉求,帮助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市领导马胜利参加。朱浩东先后深入安徽友进冠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西恩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实地察看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及项目建设等情况。现场办公会上,安徽友进冠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智、安徽西恩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安分别汇报了企业发展情况,提出了需市级层面帮助解决的重要事项。市直相关部门就有关事项作了答复。朱浩东边听边记,不时与大家互动交流,逐一回应企业问题诉求,要求有关部门逐项梳理研究,清单化闭环式推动解决,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朱浩东在讲话中对两家企业长期以来为池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朱浩东指出,池州的未来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有力支撑,希望两家企业进一步深耕池州,树立长远发展理念,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升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朱浩东强调,池州高新区要奋勇争先、勇挑大梁,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要服务好现有企业,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力度,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要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资,聚焦“高新绿”产业发展方向,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加快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要持续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破除制约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园区轻装上阵抓发展。市直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开发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全力以赴为企业和园区纾困解难,推动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区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4月15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带来一场专题金融培训。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马胜利,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波,区政协主席鲍胜利等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张先卫主持学习会。学习会邀请了在企业资本运作、企业上市、企业融资和产业基金运营以及投资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区政府副区长张放、胡灿熔作金融领域专题讲座。张放以《企业发展中的资本机遇和风险》为主题,从企业发展阶段与资本市场工具的选择与运用、资本市场新政策带来发展新机遇、首发上市资本运作方案等9个方面,结合企业融资的典型案例,对标县域金融风险,对如何推动我区企业资本运作进行了深入讲解。胡灿熔以《善用产业基金,助力产业发展》为主题,从我省发展产业基金背景引入,对运营基金大厦和投资蔚来汽车2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地剖析了我区产业基金发展现状,为我区做好今后的金融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培训结束后,会议还对我区金融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要求,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区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研究国家有关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学习金融知识,熟悉金融业务,把握金融规律,争做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行家里手。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继续按照每年“储备一批、股改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抓好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建设,提高上市资源储备质量,重点支持皖宝矿业、明坤电子、鸿叶集团等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金桥集团、高新建发公司要加快推进产业基金的设立、运营工作,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各园区、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当好银企合作的“纽带”,认真梳理我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金融需求,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优质项目资源,推动金融资本与企业深度对接,推进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园区快讯】
◆池州高新区:扎实推进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培训宣贯讲深讲透。举办“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专题培训会,就技术合同的分类、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中的注意事项、技术合同相关优惠政策等内容做出系统详尽分析,为园区企业解答政策及系统操作咨询63次。措施方法求新求活。与园区科技型企业建立长期联络关系,落实责任到人制度。最大化简化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备案流程,实现技术合同登记备案“全程网办”“零跑腿”。政策绩效向优向强。制定科技人才支持政策细则,针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度登记技术合同交易额进行梯度奖励,奖励金额最高达5万元。截至目前,通过政企合力,共登记技术合同18件,登记合同金额14.34亿元。
【部门传真】
◆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全过程跟踪服务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前期“简”程序。在立项用地阶段,对所有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进行细致甄别,对可能是简易低风险的项目,及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2023年6月以来,在42个工业项目中快速筛查确定了2个简易低风险项目,平均缩短企业办事时长17个工作日。中期“优”服务。对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重点任务,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授权代办窗口和全程代办服务。截至目前,代办窗口已为76个建设项目申报审批事项490件,为5个简易低风险项目申报审批事项46件。后期“强”保障。依据政策直接免征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建筑垃圾处置费。根据企业需求决定岩土勘察、施工图审查费由政府购买服务或由企业自行实施后申请退费,实现企业报建费用基本降为“0”。截至目前,已为5个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实现了工程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两证”同发,并为其减免岩土勘察、施工图审查费共8万元。
◆区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软”环境构筑发展“硬”支撑。当好“店小二”让经营主体放心落地。迭代升级一次告知、首问负责、马上办、容缺办等服务,纵深推进证照联办、同城通办、一次办好等改革举措,积极构建极简申报、极速审批、极优服务新模式。依托“身份验证”小程序、“皖事通”等平台,构建网页端、移动端、线下窗口一体化全覆盖的政务服务渠道,实现涉企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就近办理、网上办理。1-3月,全区新增经营主体1732户、同比增长11.21%。当好“金管家”让经营主体安心生根。构建“微网格大管家”服务体系,实施“全员分包+管家服务”模式,及时掌握企业群众需求,当好惠企政策宣传员、问题化解协调员、企业发展服务员。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奖励政策推广力度,强化政银企三方对接,1-3月,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0件,为企业融资1.67亿元。当好“贴心人”让经营主体专心发展。牵头抓好“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动跨部门联合检查覆盖21个执法监管部门289个事项,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大力推行包容监管、柔性执法,在法律“尺度”内更好体现执法“温度”。1-3月,对7件违法行为实行免罚轻罚,累计减免罚金11.79万元。
◆区公安分局:打造惠商利企“暖心名片”。提升效率。常态化开展涉民企案件“挂案”清理工作。针对省公安厅梳理的2021年以来在侦未结的涉企刑事案件开展专项自查检查,评查涉企案件46起,经侦大队清理涉企“挂案”12起,其中“钱某涉嫌挪用资金案”被省厅经侦总队作为典型案例,挂网通报表扬并传发全省公安经侦部门学习借鉴。优化流程。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便民利企新举措。推进行政审批权限下放,优化户籍、特种行业等领域行政审批手续。今年以来,通过政务网审批民爆物品购买许可证、运输许可证190余条,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15条;审批易制毒化学品购买证286条,运输证80条,均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及时对购买运输证进行核销。柔性监管。制定推行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制度。根据省公安厅工作要求,对治安管理中“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娱乐场所设施不符合规定”等18项违法行为建议进行“轻微不罚”或“首违免罚”。
【镇街动态】
◆清风街道:搭建银企对接桥梁助力破解融资难题。专班服务。成立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为企服务联络员为成员的金融工作专班,专班人员下沉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同时积极对接银行,了解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各类金融产品,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专项宣传。组织街道包保干部、社区工作者,积极开展金融政策、风险防范等知识宣传普及工作。邀请金融专业人员对辖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开展专项业务指导,详细讲解企业贷款等业务,耐心解答各类政策咨询。专题会商。定期召开金融工作会商研判会议,邀请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列席参加。对在走访过程中收集到的企业融资诉求进行分析研判,邀请金融机构给予针对性解决措施。截至目前,走访市场主体4514家次,引导790户市场主体入驻“信易贷”平台,帮助完成融资552笔。
◆墩上街道:“四化”助力安全生产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监督执法差异化。将辖区企业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级别划分为四个等级,实行差异化监管,A类企业每半年检查不少于1次,B类企业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C类企业每两月检查不少于1次,D类企业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监管服务社会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第三方公司对企业实施专业安全检查,完善基础信息库,形成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去年投入3万余元为辖区16家企业提供安全技术服务28次,发现消除问题70余条。学习培训常态化。提供“企业点餐、政府上菜”服务,针对性开展企业应急体系建设、人员教育培训、安全风险辨识等方面培训指导工作,鼓励企业参加安全答题竞赛和安全考试等活动。应急值守规范化。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整合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做好监测预警,督促企业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做到遇突发事件能及时有效处置。
◆梅龙街道:持之以恒优服务全力以赴促发展。强服务。实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定期入企走访,主动上门服务,深入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举措,详细解读最新惠企政策,积极化解难题。今年以来,通过为企服务平台收办企业问题诉求8个。抓安全。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制定安全生产排查分工方案,细化职责分工。利用会议、微信群、村广播、宣传车等方式,多方位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政策、科普知识、典型案例,当好守护企业安全的“贴心人”。优作风。通过发放宣传册、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对服务窗口等关键岗位党员干部进行宣传教育,引导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工作不在状态、服务态度差、刁难办事企业群众等实行“零容忍”。
◆涓桥镇:多向发力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提前谋划。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招商引资思路不宽、方法不多等问题,积极做好项目储备,确保工业、农业、服务业各领域动态储备项目5个以上。全面摸排本镇范围内存量土地及闲置厂房,推进闲置低效土地再开发、再利用,释放土地资源新活力。精准招商。聚焦新材料、优质农产品加工、文旅康养等主导产业,打好“优势牌”。镇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5次,实地考察企业21家。新引进省外亿元项目1个、完成省外亿元项目到位资金0.46亿元,现有在谈项目2个、已签约拟开工项目1个。强化沟通。常态化对接涓桥籍在外成功人士,发挥其接触面广、信息来源渠道多的优势,引导当好招商“有心人”。累计上门走访56人次,收集招商信息19条。抓住春节、清明节等在外成功人士返乡节点,开展叙乡情、话发展等活动,举办招商引资座谈会3场次,参加人数160余人次,收集相关信息和建议40余条。
◆梅村镇:多举措助力特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坚持龙头企业带动。整合资源、资金、政策等,加大对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有效带动绿茶、艾草、黑木耳、板栗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坚持创业能人引领。把返乡创业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引进农业产业项目,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目前,全镇共有返乡创业能人7人,创办种养园区、农产品加工等经济实体2个。坚持优化营商环境。组建工作专班,开展为企服务“上门访、解难题”活动,主动下企业、入网格,面对面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倾听企业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努力打造让企业暖心舒心安心的营商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