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探寻贵池的龙元素

发布时间:2024-02-12 10:51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字号:默认超大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独特精神标识

寓意着富贵、吉祥、繁荣

甲辰龙年至

神州大地欣欣向“龙”

龙行千里,在我们贵池也留下不少足迹

让我们一起探寻贵池的龙元素吧!

梅龙


图源网络

梅龙历史久远,文化底蕴丰厚。西汉称“梅根”;东汉建安年间在此冶铁铸钱,称“梅根冶”;三国时,官府在其境内的五步溪冶铜铸钱,人称“钱溪”。唐宋时期梅根冶冶炼铸铜鼎盛不衰,于是孟浩然题到“火炽梅根冶,烟迷杨叶洲”;李白五游秋浦,写下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就是对梅根冶冶炼场面的描述。民间还相传明朝正德皇帝微服私访至梅龙,奇遇才女李凤姐,演出了游龙戏凤的一段佳话。在古代,皇帝被称作真龙天子,人们就改“梅根”为“梅龙”,沿用至今。

图源网络

古往今来,水陆交通便利的梅龙,是文人墨客、商贾之士的常住之地。邻近的池州九华山机场是安徽第五座民航机场,梅龙街道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成为名副其实的贵池东大门乃至沿江南岸的一颗灿烂明珠。

龙舒河


龙舒河发源于九华山脉的柯家大山,南麓平天河,自东向西流经棠溪镇在留田与来自石台县七井山的花庙河相会,合流后至梅村会霄坑河后,过乌石在汪家畈入秋浦河干流。

而2023年,由区水利局打造的,贵池首个河长制主题文化公园——梅村镇栗坑村龙舒河主题文化公园建成并开放。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为主题,增强人与水的趣味互动,成为居民游客休闲运动示范地、水生态文明样板地。优美的环境吸引群众前来休闲散心,成为又一地标式网红打卡地。

傩戏——“龙亭”


池州傩戏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尤以贵池傩出名,贵池更是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傩文化之乡”,而在傩神大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龙亭”。

据《贵池傩戏调查报告》,龙亭是用来供奉“傩神”(面具)的,尺寸是:底层高79厘米,长、宽皆89厘米,二层高56厘米,长、宽皆69厘米,三层高86厘米,长、宽皆50厘米。傩仪中,龙亭起到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作用。而在傩戏表演结束后,傩戏脸谱都会被置入龙亭供奉,来年使用时,还有一整套严格的“开光”仪式。

元四祭龙神



里山街道元四村“祭龙神”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延续传承至今。这是一场以家族群体为组织单位举行的民俗活动。仪式完整保留了古代流程,并融入了舞龙灯、献傩舞、龙灯队环村绕行等环节。

现在,“祭龙神”已经从单纯的祭祀活动转变为传承传统文化、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推介元四村的重要形式,也成为了推动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端午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殷汇镇,就有在秋浦河赛龙舟的民俗文化传统,接龙祈福、福鼓请龙、龙舟点睛、端午集市等活动轮番上演。龙舟赛前,群众会早早等候在秋浦河两侧的接龙舟区,准备“摸龙头”“请龙须”,把“红面子”请回家。请龙船就是请福气,摸摸龙头,万事不愁,讨个好彩头。

如今,龙舟赛、端午民俗文化活动已成为殷汇响亮的文旅名片,依托厚重的古镇文化,这些年来,殷汇以乡村文旅系列活动为抓手,打出“古镇有约 畅游殷汇”的招牌,向着美丽新殷汇的建设目标大步迈进。

“国海三 龙 6”



“国海三龙6”是一艘近海集装箱船,也是迄今为止贵池区船舶基地制造的载重吨位最大的一艘下水船舶,载重吨3.5万吨。无论在操纵性能、节能环保等方面都做到了国内先进水平。2023年10月10日上午11时许,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鸣响,“国海三龙6”解缆离港,顺利下水。

而它的姊妹船——载重吨为3.7万吨的“国海三龙8”已开工建造,计划2024年完工,届时将再次刷新贵池造最大载重吨船舶纪录。

除此之外

咱们贵池还有来龙山、龙池

秀山门博物馆里的螭龙墙、九龙藻井

……

大家还知道哪些

关于贵池的龙文化元素呢?

欢迎留言一起解锁打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