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就是整个八一水库灌区所有的塥堰、分水闸的实时监控画面,底下还有计量设备测算的水渠瞬时流速和实时水位。我现在只要动一动手指开、关闸口,就可以控制水流流向需要它的地方。”2月21日,在八一水库灌区管理所控制室内,区水利局水政与水资源科副科长刘双阳向笔者展示着我区首个省级节水型灌区精妙之处。
八一水库灌区位于涓桥镇境内,涉及乐岭、叶管、七一、凉亭4个行政村,1.38万人,耕地8500亩。过去,由于水渠多为老式涵闸和土渠,水渠放水漏损损耗率居高不下,特别是一些地势较高和离干渠较远的耕地,到了缺水的季节,往往需要用水泵抽水灌溉,久而久之一些村民索性弃耕不种,造成田地荒芜,土地资源浪费。
2021年9月,我区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整体推进为契机,投入资金1065.95万元,用于实施八一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红旗河治理等项目。项目包括新改建渠道、排水沟6.303公里,修建渠首1处,渠(沟)系建筑物、管护及计量设施13处。工程设计灌溉总面积1.47万亩,其中新增恢复灌溉耕地0.6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7万亩,新增节水能力76.18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8.28万公斤,灌溉保证率达85%。工程于2022年4月完成建设任务,7月通过验收。
“以前水库里的水往下游放多少,各个闸口什么时候开、关,全凭管理人员的经验。”刘双阳说,到了缺水的季节,即使管理人员忙得焦头烂额,但水资源却依然捉襟见肘。如今有了节水型灌区配备的监测系统,渠水的瞬时流速和水渠的实时水位都清清楚楚地显示在大屏幕上。有了这些信息,管理人员只要坐在办公室里远程操控,就能根据下游的田亩数量精确分配水资源。
节水改造有没有效,老天帮忙“考一考”。去年夏天,我区遭遇了罕见的高温高热天气,全区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往年严重偏少,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坐落在丘陵地带的乐岭村就是其中之一。乐岭村位于八一水库下游,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绝大部分来自于水库,去年高温干旱让水库本就不多的水资源显得更加珍贵。“多亏了节水工程及时完工,不然去年夏天种粮户们可要遭罪喽。”谈到去年夏天的高温干旱天气,乐岭村村干部李伟仍记忆犹新,连续几个月没有充足的降水让村里的种粮户们都忧心忡忡。好在刚刚改造完成的灌区节水系统及时发挥了作用,水库里珍贵的水资源通过系统精准的计算和调度,精确地流入到灌区的稻田里,稳住了去年秋天的水稻产量。“村里有位叫胡必防的种粮户,前年承包了100亩左右的耕地,收了6万多斤谷子。去年大旱,同样的地反而收了10万斤,兴冲冲地就跑来报喜。”李伟高兴地说。
今年1月,省水利厅公布了2022年全省第二批节水型灌区名单,八一水库灌区赫然在列,成为全省20个省级节水型灌区之一。刘双阳告诉笔者,除了扩大灌溉面积,促进粮食增产,节水改造项目还能有效改善灌区水质和气候条件,扩大灌区内湿地范围,对保护灌区动植物资源也大有裨益。
下一步,区水利局将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新时代治水方针,认真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用水计量设施,扎实开展灌区标准化规范化创建,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作出积极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