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应该做点什么?如果拿这个话题去问一问周围的人,得到的回答一定是多种多样,且每个人的答案都会有所不同。而作为一名贵池区市直学校退休教师的陈先进,他的答案是发挥自己的“余热”,为自己的美好家乡——涓桥镇紫岩村的发展和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1953年出生的陈先进从小生长在紫岩村,曾在家乡的小学和中学工作了20多年,1990年由于工作调动离开了家乡,但他的心里一直在关心着家乡的发展和变化。2013年从自己兢兢业业工作了40余年的教师岗位光荣退休后,他经常回到紫岩村,除了为自己的家乡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外,还为家乡的文明创建撰写村史稿,参与村里乡村大舞台和村史馆的筹建工作,并在村里的道德大讲堂上给村民作“讲文明、树新风”的报告,为家乡的文明创建和历史传承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陈先进告诉笔者,紫岩村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南宋时,就设置有紫岩乡,至今已有800余年,人文底蕴十分深厚,当时的紫岩乡境内以造麻纸(当年的贡纸)而出名,且山清水秀,以陈姓为主的多姓氏始祖都先后迁到紫岩村定居。2012年紫岩村的陈村组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且陈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文本(池州市唯一)入选全省20例范本。近些年来,紫岩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民的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该村也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等十多项荣誉。谈及自己家乡的近况,陈先进感到很是欣慰。
“陈老师,你今天又回来啦!”午后的阳光洒在乡间小路上,当笔者跟着陈先进走在村子里,村民们都纷纷热情地与陈先进打起了招呼,陈先进也微笑地回应着。在家乡小道上散步,和邻里乡亲唠家常,是陈先进退休后经常做的事。村民们说,陈先进与乡里乡亲都很亲切,对村民家的孩子学习和教育十分关心。除了和乡亲们聊天之外,陈先进还常与村干部联系,了解村里的发展,并积极建言献策。现在村口立起的宣传栏,村里新建的村民活动广场以及添置的健身器材也都有陈先进热情建言的一份力量。
当前,陈先进最关心的一件事便是家乡的村史馆建设,8月起,村里决定将一处废弃的教学楼改建为村史馆,他对此非常关注。在陈先进的眼中,村史馆的建立可以发挥紫岩村历史的传承作用,更可以给人们留下一份历史的回忆。几经斟酌打磨,他提出了建设村史馆的构想方案。对于村史传承,陈先进一直非常重视,退休后他利用闲暇时间搜集相关资料和走访村里的老人,撰写了十几万字有关紫岩陈村的简史稿。此次建立村史馆,他将自己搜集的大量资料提供了出来,尤其是村史馆的“家风馆”这一部分资料。他收集整理的有关家风家训的资料,看过的人都觉得十分完备难得。
“陈老师一生从事教育事业,退休后主动为助力紫岩村的乡风文明治理,为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尽心尽力,是我们大家的好榜样。”涓桥镇紫岩村党总支书记洪昌武谈起陈先进,语气中满是敬佩,“我们都很感谢他对紫岩村发展作出的贡献。”
“建设家乡人人有责,今后我将会一如既往地为家乡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号召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家乡的建设,汇聚振兴合力,让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陈先进表示,之后他会继续关心、参与在建的村史馆和乡村大舞台的有关事宜,希望村史馆、乡村大舞台落成后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乡风文明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