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不断!大地“喊渴”!今年的酷暑来得十分猛烈。高温持续炙烤着大地,贵池旱情快速发展,我区各地迅速展开抗旱保水行动。近日,笔者来到秋江街道进行了实地探访……
当天上午,烈日下的秋江圩堤旁,街道辖区内各条河流水位急剧下降,大片干涸的河床裸露在空气中,炙烤出条条裂缝。沿岸向前,可以看到河床上还有一条条电缆线延伸向远方,它们翻山越岭架起了水源与秋江街道14个涉农村(社区) 的希望桥。
秋江街道水利站站长、水利排灌总站站长汪红兵带领笔者从洋闸排涝站引水口处架起的电缆顺着一路向前,穿过大片龟裂、安静的河床,步行十余分钟后,一阵流水声传入耳中,只见十多根水管翻越过一座新建的水坝,将外围的水流引至内河。“这是我们街道这次架设的最长的一段电缆,超过800米,全镇共架设提水电力线路17.5公里。”汪红兵介绍,为了将宝贵的水资源送入田间地头,秋江街道的各排灌站架起电缆线,穿过辖区内在长江和秋浦河沿岸原有的引水口,将各处坝埂一路前移找水。
“往年旱期一般都在9至11月,本次旱情比往年来得早、来的急,8月5日,街道紧急召开抗旱保水工作会议,制定抗旱保水工作实施方案,划分提水口受益村……”汪红兵回忆道,根据秋江街道的地形、常年气候、水情,街道原有的7个排灌站中只有新河排灌站备有提水设施,其余皆需新加设备,街道和各村镇工作人员开始连夜动工,起早摸黑忙着拉电线、调水泵、运沙土、蓄水、围堰、调水、分水……想尽一切办法让庄稼“解渴”。经过几个昼夜奋斗,8月8日,各个新修提水口开始陆续正常运转,向街道各农田输送灌溉用水。
设备架设好了也不能松懈,在该街道的每个提水口坝埂处都能看到支起的帐篷,各受益村村民和村干部一同在此值守看管水泵运行情况。洋闸站提水口的受益村为新河村、阮桥社区、同心村,3个村(社区)在坝埂处2班倒24小时不间断值守,每个班次安排2名村干部和4名村民志愿者。“如果水泵有问题的,能及时解决就立即解决,不能解决再上报每个点的技术负责人员。”当天在洋闸提水口值守的同心村卫健专干吴玉芝感慨的告诉笔者:“好几个班次的志愿者都曾亲自下水维修脱离水泵的输水管,他们不怕苦不怕脏,每次都争着下水。”她指着棚内的水、食物、降暑用品,这些都是村里的其他村民送来的,干群齐心让酷暑下坚守的工作人员们更加坚定抗旱信心,截至目前,秋江街道在长江和秋浦河沿岸共设置、运行提水口8处,架设引水泵149台。
汪红兵向村民了解农田缺水情况
村级2次提水
村民自行3级提水
“引水泵的数量会持续增加,我们刚刚采购了20多台设备正在路上,即将增设到各处提水口。”采访过程中,汪红兵的电话不断,线路安排、设备增加、人员调度、情况上报……8月以来,这位有40年水利工作经验的“老兵”一直“早六晚十”的部署抗旱工作,是该街道抗旱保水的“定海神针”。“我们自低向高,从长江、秋浦河进行一级抽水,引入镇域内河干流,再从内河抽至灌溉渠……”他详细介绍了目前秋江街道的调水工程,镇级提水、村级分水,最后再由村民根据需要灌溉到各家稻田,在秋江街道高处的农田,这样的引水作业至少经过四道工序。
顺着多级提水工程,笔者来到了秋江街道普庆村种粮大户王实青家中的千亩水稻田,在中午刺眼的阳光下,田里正源源不断的流淌着引来的灌溉用水。8月6日,这里的灌溉用水一度完全中断,靠着原先存水熬过了3天,“那几天我很是焦急,给村支书、汪站长打了好几个电话,他们告诉我镇里和村里已经在江里打坝子了,水马上就能来,我这才安下心。”王实青说道,8月10日,普庆村的河沟渠塘迎来了滚滚水源,他连忙将水提到自家农田。“他们效率很高!这几天断水还没造成大的影响就又来水了,只要继续提水,我们今年肯定没有损失!”截至8月17日,秋江街道已引水700万立方米,另开挖渠道15余公里,维修机井18口,新打机井9口,灌溉用水基本覆盖全街道的11.3万亩农业用地。
高温还在继续,长江水位不断创新低,“根据后面水位回落情况,我们各个点的水坝可能还要继续前移,每个出水口的设备也要根据旱情发展情况及时进行补充。”汪红兵看着眼前的大片农田感慨道:“我相信秋江的广袤农田一定能挺过今年的旱情!更希望接下来能多来几场大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