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 > 工作简报

贵池区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简报2025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25-01-14 10:11 来源:贵池区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园区快讯】

◆池州高新区:三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市场主体扩量提质。2024年1-11月,园区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4.33%,技改投资同比增长8.49%;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户,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98户,累计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6.2%;贵航特钢、金池新材料、安徽省交控3家企业获批2024年省级绿色工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贵航特钢有限公司、池州起帆电缆有限公司、安徽友进冠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24安徽省民营企业营收百强榜单。助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高效运行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项目问题梳理和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形成督办责任清单和工作台账。按月集中开展协调调度,逐项对接项目协调事项及办结节点,提高审批效率,扎实推进问题跟进落实解决。截止2024年共有88个项目备案获得区发改、工信部门审批。切实助力企业纾困解难。落实领导干部包保制度,共动员全园区51名干部对91户重点企业、14个重点在建项目进行包保。不定期开展入企问需专项行动,主动对接企业,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投资过程中遇到重大困难和问题,2024年共收集企业诉求50条,已全部解决。实施“局长坐大厅”坐班制度,2024年开展15期,共接见企业家23批次,解决问题26条。       

【部门传真】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多点发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2024年全区新增就业4460人,全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快。严格规范培训流程,精准发放培训和创业贷款补贴,开展技能人才评审。2024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培训4382人,完成目标任务119%。全区审核创业担保贷款605笔,审核贷款额度13448万元,发放贷款额度11751.6万元,通过推动创业带动就业1600余人。新增技能人才2042人,发放2023年度乡村振兴人才补贴10万元。重点人群就业措施准。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485个,组织青年群体就业见习221人,招募“三支一扶”对象9人。完成全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1559人,多渠道帮扶1559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183个,安置脱贫人口及监测户就业1207人。建立困难群体就业人员信息库,失业人员再就业1334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346人,帮扶就业率100%。帮扶就业渠道广。开展第二季人才夜市活动,开展夜市招聘活动18场,提供精选岗位730个,达成就业意向400余人。通过“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聚焦区内600余户“四上”企业及中小微企业,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建立缺工岗位需求清单,全区47个城市社区“三公里”就业圈平台入驻招聘企业达2616户、发布招聘信息岗位1.2万个,促成1100余人实现就业。服务企业用工好。常态化开展“2+N”招聘活动,累计服务企业招聘4641户次,达成就业意向10630人。赴云南、甘肃等省,帮助企业引进劳务人才600余人次。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特色就业服务活动254场次。通过“阳光就业网”办受理各项业务6104条,办结率100%。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自规局“三个坚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常态化沟通服务机制,2024年,开展“要素保障对接会”等活动10余次,深入一线解决企业和群众诉求。坚持改革创新。发挥“多规合一”优势,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创新解决跨宗占国有和集体建设用地的不动产登记难题。坚持服务发展。不断优化重大项目用地要素全流程保障服务,全面落实“有诉必应”工作机制。坚持“小切口”出发,保障产业发展用地需求,提升规划许可办理质效,不断开展不动产登记提升行动,努力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区投资促进中心:强化招商赋能区域发展“强磁场”。截至2024年年底,全区新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60个,完成市下达任务的45个的133%,其中制造业项目40个,占比66.7%,沪苏浙项目38个,占比63.3%。拓展招商“朋友圈”。2024年,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外出招商283次,累计接待客商412批次,开展推介会等系列主题活动20场次,集中签约产业项目43个、基金合作项目6个、金融服务项目2个。竞逐产业“新赛道”。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链式发展,瞄准中国500强、行业龙头、专精特新企业,摸排梳理重点招商项目50个,更新完善《投资贵池重点招商项目汇编》,推进延链补链强链。织紧驻外“招商网”。在南京、杭州、常州商协会设立“双招双引”驻外工作站基础上,组建上海、深圳、杭州、苏州4个区域双招双引工作站,选派9名年轻干部脱产驻点招商,建成“3+4+5+n”招商工作体系。建站以来,累计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活动165天。深耕服务“软土壤”。完善“‘贵’在服务”工作机制,围绕服务人才、服务企业,及时解决项目推进各类问题46件,为33家企业高管申办绿卡57张,给予180余名持绿卡外来企业负责人年度免费健康体验。           

【镇街动态】

◆江口街道:多措并举打好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主动仗”。做好统筹部署。成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服务工作专班,充分调动涉企政策宣传员、网格员等有生力量,形成有力的协同工作格局,为融资协调机制的落地落实提供有力的保障,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开展政策宣讲推广,准确传递政策信号,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摸清融资需求。积极开展走访调研,充分摸清企业信息,精准发力,严格对照标准进行初步排查,形成申报推荐清单提供给银行,引导银行及时进行对接服务。目前,已走访1142家小微企业,其中纳入推荐清单企业73家。分类靶向施策。定期开展市场主体走访调研工作,畅通企业诉求渠道,为企服务专员定期推送惠企政策,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定向咨询服务,大幅压缩政策兑付时间。截至目前,开展2次全覆盖走访活动,现场解决25家企业30个经营难题。                               

◆梅村镇:四力并发助推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文化资源上“聚力”。推动做好富有梅村特色产品品牌,走出一条镇村融合、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并立足本土文化和利用好乡贤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擦亮文化品牌,推动文旅和特色产业融合式发展强镇建设。注重电商培训上“给力”。依托现有资源积极发展电商产业,为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村返乡青年、大学毕业生等开展电商人才培训4场次,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进一步拓宽全镇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推进项目建设上“用力”。制定重点项目包保机制,对全镇3个重点项目责任到人,实行月走访、季调度。注重“双招双引”,优化人员配置,开展“云招商”、“云洽谈”。目前,共接待客商5批次,收集优质招商线索3条。优化营商环境上“发力”。坚持镇村干部常态化走访企业,闭环管理在走访过程中企业反映的诉求和困难。目前,已累计走访企业70余次,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40余个。                    

 ◆牌楼镇:优化营商环境激活企业活力。营造生态。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利用微信群、新媒体等方式,积极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和工作动态,在全镇营造“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悬挂横幅2条、电子屏11个、开展营商环境宣讲10余次。优化流程。依托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代办服务中心”窗口,帮助企业解决登记注册、立项、备案期间、注销等全生命周期中遇到的问题,已累计服务企业100余次;上门政策辅导,组织企业参加政策宣讲培训会,助力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帮助企业融资2000多万,申报政策10余件。精准帮扶。定期常态化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收集企业需求建议,提供“一对一”贴心指导、“点对点”精准服务,清单化为企业纾困解难,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有效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已培育规上工业企业6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