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专题 > 法规标准
索引号: 11341802003285718E/202012-00048 组配分类: 法规标准
发布机构: 贵池区梅村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公民
名称: 池州市贵池区应急管理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方案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0-12-12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池州市贵池区应急管理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方案

阅读次数: 来源:贵池区梅村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0-12-12 16:53
【字体大小:

为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18 号)、《安徽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实施方案》(皖政办秘〔2019〕64 号)、《关于印发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应急〔2019〕86 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依法规范、执法为民、务实高效、改革创新、统筹协调的原则,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以下统称“三项制度”),有效规范行政监督检查、现场处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等执法行为,不断健全执法制度、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方式、夯实执法基础、强化执法监督、防范执法风险、提升执法效能,确保依法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防范生产安全事故中作用明显提升。

二、主要任务

( 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健全公示机制。基础管理科、危险化学品监管科、政策法规科、办公室、行政审批科等统筹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优化栏目设置,逐步实现“一个窗口”分类公示行政执法信息。局内承办具 体行政执法工作的综合协调科、应急指挥中心、政策法规科、危险化学品监管科、基础管理科、办公室、行政审批科等(以下统称行政执法承办科室)按照“谁执法谁公示”的原则,负责行政执法信息审核、发布、更新。

1、强化事前公开。政策法规科会同行政执法承办科室和办公室编制并公示本部门的行政执法事项,列明行政执法主体、职责、权限、依据、程序、救济渠道等信息;编制并公示本部门的服务指南、执法流程图,列明有关执法事项名称、受理机构、审批机构、受理条件、办理时限等内容,并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及机构职能变化情况在 1 个月内进行动态调整;编制并公示本部门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列明抽查内容、依据、方式、频次等;公示本部门执法人员姓名、执法证号。编制和公开工作应于 2019 年12 月底前完成。

2、规范事中公示。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执法检查、调查取证、

行政强制、送达执法文书等执法活动时,要向行政相对人主动出示执法证件,告知姓名、部门、执法证号;邀请专家、执法辅助人员随同开展工作的,要告知有关人员的身份。要向行政相对人出具行政执法文书,主动告知执法事由、执法依据、权利义务等。2019 年12月底前,政务服务窗口要设置岗位信息公示牌,公示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申请材料范本、办理进度查询、咨询服务、投诉举报等信息。

1.   加强事后公开。行政执法承办科室在作出执法决定之日起 20 个工作日内,要向社会公示执法主体、对象、类别、结论、日期等基本信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的相关基本信息要在 7 个工作日内公示,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建立行政执法统计年报制度,行政执法承办科室于每年 1 月 15 日前将本单位上年度行政执法情况有关数据报送政策法规科,政策法规科于每年 1 月 31 日前公开本机关上年度行政执法总体情况有关数据, 并报区政府和市应急管理局。

4、依法规范公示。行政执法承办科室依法确需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不宜公开的执法信息的,公开前要作适当处理;发现已公示执法信息不准确的,要及时更正;相关执法决定被依法撤销、确认违法、要求重新制作的,要及时从公示平台撤下相关执法信息。

( 二)全面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1、完善文字记录。行政执法承办科室要将执法文书作为基本的记录形式,合法规范、客观全面及时准确、简明扼要记录执法过程。现场笔录、询问笔录、听证笔录、财物清单等直接涉及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文字记录,应当由行政相对人签字,拒绝签字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注明。政策法规科会同行政执法承办科室,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行政执法格式文本,使用统一的行政执法文书格式文本。

2、规范音像记录。行政执法承办科室根据执法行为的类别、阶段、环节,通过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执法记录仪、视频监控等设备记录执法过程。文字记录能够全面有效记录执法行为的,可以不进行音像记录。对查封扣押、强制拆除等直接涉及人身自由、生命健康、重大财产权益的现场执法活动和执法办案场所,推行全程音像记录;现场执法、调查取证、举行听证、留置送达和公告送达等易发争议的执法过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音像记录。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启动音像记录后对执法部门、人员、事由、时间、地点等进行语音说明,在音像记录形成后以文字形式作简要说明。2019 年 12 月底前,政策法规科要梳理确定本系统全省统一的音像记录事项,研究制定执法行为用语指引,指导执法人员规范文明开展音像记录;制定执法音像记录管理制度,结合实际确定配备音像记录设备、建设询问室和听证室等音像记录场所。

严格记录归档。行政执法承办科室应当自行政执法行为终结之日起 30 日内将行政执法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和音像记录资料,形成相应案卷。音像记录制作完成后,行政执法人员应在24 小时内按要求将信息储存至执法信息系统,不得自行保管。政策法规科积极探索推进信息化记录存储方式,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同一执法对象的文字记录、音像记录集中存储。行政执法承办科室建立健全基于互联网、电子认证、电子签章的行政执法全过程数据化记录工作机制,形成业务流程清晰、数据链条完整、数据安全有保障的数字化记录信息归档管理制度。

发挥记录作用。要充分发挥全过程记录信息对案卷评查、执法监督、评议考核、舆情应对、行政决策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工作的积极作用,善于通过统计分析记录资料信息,发现行政执法薄弱环节,改进行政执法工作。2019 年 12月底前,政策法规科要会同行政执法承办科室建立健全记录信息调阅监督制度, 做到可实时调阅。

( 三)全面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1、明确审核机构。政策法规科承担本部门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机构的职责。行政执法承办科室作出重大执法决定前,应当进行合法性自查、形成自查意见,提交法制审核工作机构进行法制审核、出具法制审核意见;办公室要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法制审核工作中的作用,配合开展有关重大执法决定的法制审核工作。

2、确定审核范围。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或者引发社会风险,直接关系行政相对人或者第三人重大权益,案件情况复杂、涉及多个法律关系,以及经过听证程序作出的执法决定,属于重大执法决定,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政策法规科要结合本机关行政执法行为的类别、执法层级、所属领域、涉案金额等因素,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及机构职能变化情况,修订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

3、明确审核内容。要严格审核行政执法主体是否合法,行政执法人员是否具备执法资格;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案件事 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合法充分;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准 确,裁量基准运用是否适当;执法是否超越执法机关法定权限; 行政执法文书是否完备、规范;违法行为是否涉嫌犯罪、需要移 送司法机关等。法制审核机构要按照《安徽省重大行政执法决定 法制审核规定》第十一条的规定,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提出同意、纠正或移送有权机关处理的审核意见,并说明理由。行政执法承 办处室要对法制审核机构提出存在问题的审核意见进行研究,作 出相应处理后再次报送法制审核。

4、规范审核流程。行政执法承办科室将拟作出的重大执法决定送法制审核工作机构进行法制审核,应当随附与法制审核内容相关的案卷和合法性自查意见等送审材料。法制审核原则上在10 个工作日之内完成,根据不同情形,出具同意或者存在问题的书面审核意见。行政执法承办科室对法制审核机构提出存在问题的审核意见,在作出相应处理、再次报送法制审核后,与法制审核机构仍无法达成一致的,应当将双方意见一并报行政执法承办科室的厅分管负责人审定。

5、明确审核责任。局机关主要负责人是推动落实本部门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作出的行政执法决定负责。行政执法承办科室对送审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执法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程序的合法性负责。法制审核工作机构对重大执法决定的法制审核意见负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等导致行政执法决定错误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区政府关于全面推行“三项制度”的其他要求,各行政执法承办科室及相关单位要严格贯彻落实。

三、组织保障

(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局机关成立推进“三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海阁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副局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成员为各科室负责人,加强“三项制度”组织实施,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防范化解重大执法风险,确保实施工作有方案、有部署、有标准、有考核,压茬推进,按时完成。政策法规科要会同办公室加强推行“三项制度” 的业务指导。

(二)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思维。进一步将法治精神贯穿于安全监管执法始终,切实做到学法、懂法、用法,全面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的能力;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坚决做到法无授权不能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不回避、不推责,善于执法、敢于执法、勇于执法。自觉维护法治权威,努力形成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治安的良好氛围。

(三)严格要求,强化督促检查。“三项制度”推进情况要作为各行政执法承办科室法治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政策法规科要邀请驻局纪检监察组参与,做好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力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对工作中出现问题造成不良后果的,要通报批评、依纪依法问责;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三项制度”实施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实效化。

(四)注重实效,强化基础保障。2019 年 12 月底前,政策法规科要会同办公室研究制定本行政执法机关执法装备配备标准、装备配备规划、设施建设规划和年度执法实施计划,报区政府同意后实施。办公室会同政策法规科建立健全执法经费保障机制,保障行政执法承办科室履行法定职责所需的执法装备、政府购买服务等经费。行政执法承办科室要严格执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严禁将收费、罚没收入同单位利益直接或变相挂钩。办公室要完善执法人员工资政策,严格执行执法人员人身意外伤害和工伤保险制度,落实国家抚恤政策。

(五)加强培训,强化队伍建设。政策法规科要会同行政执法承办处室加强行政执法资格和证件管理,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法制审核人员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鼓励和支持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配备具有法律专业背景、适应审核工作需要的法制审核人员,确保法制审核工作有专人负责,落实法制审核人员原则上不少于执法人员总数5%的要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