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80200328554X7/202004-00021 | 组配分类: | 应急预案 |
发布机构: | 贵池区殷汇镇人民政府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名称: | 【自然灾害】秋浦河殷汇段防洪应急预案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0-04-05 |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做好河道防洪应急调度和抢险工作,全面提高政府应对突发洪涝灾害的能力,有计划、有准备、有措施地防御和控制洪涝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持和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及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特编制该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工作制度》、《洪涝灾害统计报表制度》以及《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贵池区牌楼河殷汇镇境内河道洪水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1.4 工作原则
(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不断提高抗洪救灾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2) 抗洪救灾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3) 抗洪救灾工作以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4) 抗洪救灾工作按照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5)坚持防汛抗旱统筹,在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 坚持依法抗洪,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
2 机构及职责
2.1 防汛组织机构
成立镇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成立以镇长为指挥长、分管副镇长为副指挥的防汛指挥机构。指挥部下设汛情监测、技术服务、抗洪抢险、救灾安置、物料保障等5个抢险专业组。
2.2 职责和分工
2.2.1 指挥长职责
防汛指挥长对本辖区防汛工作负总责,结合各河段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落实工作职责和任务。
2.2.2 副指挥职责
防汛副指挥长对本辖区防汛工作负责直接责任,结合各河段情况,进一步细化落实工作职责和任务。
2.2.3 包河段镇级领导职责
包河段镇级领导对所包保的河段负责总责,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落实工作职责和任务。
2.2.4 各村委会职责
各村对辖区内防汛工作负责总责,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落实工作职责和任务。
2.2.6 镇级防汛办公室职责
负责收集、审查、发送各类信息,掌握和记录气象部门传送的天气情况,及时接收视频和无线广播预警信息,雨情水情,接收险情报警及上报险情灾害等动态情况,负责各村工作组的防汛抗灾联络协调工作。
2.2.7 抢险专业组职责
指导、帮助、组织人员与重要物资应急转移安置,负责灾区医疗卫生防疫。水利电力、交通、通信、校舍、供水等受损设施抢险、抢修。河道应急清障、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1)明确防汛抢险各专业组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以及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务。
(2)明确防汛抢险各专业组在抗洪抢险期间,承担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2.2.8 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
抗洪工作必须在镇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各成员单位根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共同搞好抗洪工作。
各成员单位职责是:
镇党政办公室:负责全镇防汛抗洪重大事件协调。
镇水利站:负责防洪排涝工程的行业管理;提供雨情、水情、灾情的调度;制定并监督实施全镇防汛抗洪措施;为全镇防汛抗洪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镇派出所:负责维护防汛抗洪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秩序,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汛抗洪物资以及破坏防洪抗洪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因防汛抗洪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
镇民政所:负责洪涝灾害地区灾民的生活安置和救灾工作,及时向镇防指提供灾情。
镇财政局:负责组织实施全镇防汛抗洪、应急抢险救灾资金的筹集和落实,及时下拨资金并监督使用。
镇国土所:负责组织监测和预防地质灾害,对重大的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勘察和防治工作。
镇公路站:负责所辖公路交通设施的防洪安全,确保道路畅通;优先运送防汛抢险、防疫人员和物资、设备;为紧急抢险和撤离人员及时组织提供所需车辆等运输工具。
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洪涝灾后农业生产救灾与恢复,及时收集、整理和反映农业洪涝等灾情信息。
镇卫生院:负责洪涝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工作。灾害发生后,及时向镇防指提供洪涝灾区疫情与防治信息,组织医疗卫生人员赶赴灾区,开展防病治病,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镇环保站:负责水质污染的监测、预报,向镇防指及时通报全镇水质污染情况,作好城乡水源地保护,制止向河流、水库等水域违法排放污水和固体废物的行为,应急处理水污染事故。
镇林业站:负责林区防汛及国营林场、苗圃的救灾、生产恢复工作,组织各村搞好清除河道行洪区内的阻水林木。
镇供电所:负责所辖电力设施的防汛安全,保障防汛抢险、排涝、抗洪救灾的电力供应。
镇司法所:负责依法解决防汛抗洪工作中的矛盾和纠纷,查处防汛抗洪违法违纪行为。
2.2.9 河流包干责任制划分(按照河长制包段长度和起止地)
防汛河流包干责任段划分表
村名 |
起止点 |
长度(m) |
镇级责任人 |
技术责任人 |
村级责任人 |
巡查责任人 |
旧溪村 |
从梅村镇泥湾口至哑树桥(右岸) |
4250 |
张果林 |
张爱平 |
方海生 |
方海生 |
灌口村 |
从梅村镇泥湾口至哑树桥(左岸) |
4250 |
纪新光 |
张爱平 |
胡向东 |
胡仁寿 |
另以哑树桥至原灌口乡林产 |
2860 |
|||||
杨桥村 |
原灌口乡林产至双河口(左岸) |
1800 |
纪新光 |
张爱平 |
韩琪 |
韩 琪 |
长庄村 |
原灌口乡林产至长城闸(右岸) |
3600 |
方琪 |
张爱平 |
汪少庆 |
汪少庆 |
联丰村 |
从国公庙至铁路桥(左岸) |
3550 |
耿胜利 |
张爱平 |
宋金根 |
宋根苗 |
河东村 |
从国公庙至河东排涝站(右岸) |
6150 |
纪新光 |
张爱平 |
董凯 |
丁新丰 |
殷汇村 |
从铁路桥至汇丰结界处(左岸) |
2600 |
方 琪 |
张爱平 |
段明胜 |
蒋泽斌 |
汇丰村 |
从殷汇村交界处至肖滩村交界处(左岸) |
3000 |
胡秀清 |
张爱平 |
金仁喜 |
魏友祥 |
肖滩村 |
从汇丰交界处至万子圩交界河段 |
3500 |
纪新光 |
张爱平 |
肖文新 |
肖显红 |
3 防汛基本情况
3.1 流域概况
秋浦河为长江一级支流,起源于祁门县大洪岭,流经池州市贵池区和石台县,在贵池区池口汇入长江。干流总长150公里,流域面积2235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710立方米/秒。其中秋浦河流经殷汇段29.6公里,上接梅村镇长山村,下接涓桥镇普丰村。流经殷汇镇灌口村、旧溪村、杨桥村、沧埠村、长庄村、石城村、联丰村、河东村、殷汇村、肖滩村和汇丰村等11个行政村,流域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沿河有万亩以上圩口一座联丰圩,千亩以上圩口5座(旧溪圩、灌口圩、新丰圩、长城圩和河东圩),保护人口3.2万人,耕地3.5万亩。该流域有小(二)型水库四座,分别是大圣庵水库,施畈水库、董冲水库及双冲水库。200kw以上排涝泵站四座,分别为汇丰站,西埂站,刘桥站、新丰站。
3.2 水文、气象及历史洪灾
我镇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天气多变,年内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常有灾害气候发生。年平均气温差异不大,每年平均气温为16.8℃,一年中一月份气温最低,七月份气温最高。
由于地形和气候影响,境内降雨集中,年际年内变化大,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400mm,降水量多集中在4~8月份,因此该时段也是山洪灾害的高发期。
我镇暴雨的发生期,相对集中在6-8月份,根据调查,近期典型年份为1996年、1998年、2007年、2010年、2016年,给两岸群众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3.3 工程体系情况
3.3.1防洪非工程措施体系
每年汛前有关村都成立了防汛机构;制定防、抢、撤方案,落实专人负责紧急情况的雨量监测汛情传递工作;明确群众转移安置责任人,做到灾民有吃、有住、有医。
3.3.2防洪工程措施体系
2016年联丰圩堤防加固工程对秋浦河联丰圩段1.71km进行加固培厚,对刘桥闸站,汇丰闸站,西埂站,读山湖闸站进行更新改造。从而明显提高了联丰圩防洪标准。
3.5 存在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3.5.1存在主要问题
(1)河道淤积问题较为突出,致使河道排涝引水断面不能满足超高排洪的要求。
(2)河道现有过水堰坝涵闸大多年久失修,塥堰老化、损毁较为严重。
(3)河道迎流顶冲段岸坡不稳定,岸坡坍塌情况时有发生。
(4)坑塘淤积情况较多,不能满足村民用水与灌溉之需。
4 险情监测与报告
4.1 险情监测和巡查
汛期要加强险情的巡查、观测。每次洪水发生及洪水过后有关村要进行详细巡查记录,并报镇防汛指挥部备存。对河道左右岸堤防上存在的路口、薄堤、险堤等险工隐患,河道巡查员每个星期至少检查一次,发现新的情况应立即上报。在巡查中发现有垮岸溃堤或决等险情要发生时或已发生,要立即向镇防汛指挥部报告险情的地点、方位、状况,以便镇防汛指挥部及时采取抢险应对措施。
汛前对河道堤防进行拉网式检查,及时发现险情隐患,及早进行整治,对汛前来不及处理的,汛期内进行重点防守,有关村 24小时值班,坚持沿堤巡查,及时报告水情、工情。检查的主要内容:洪水涨落形势、水面有无异常状况、对堤身单薄段和低洼段重点防守,遇较大洪水坚持24小时不问断巡查堤防。
4.2 险情上报通报
4.2.1 工程险情监测巡逻组由沿河乡镇技术人员和护堤员以及沿堤村干部组成,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险情及时向河道防汛指挥部汇报,由指挥部逐级上报。
4.2.2 向河道主管部位和上级防汛指挥部报告险情的方式:发现险情时通过电话和派人直接通知等方式向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4.2.3 向河道应急指挥机构的成员单位及其它相关部门通报险情的方式:发现险情时通过电话、传真和派人直接通知等方式向镇防汛指挥部和其它相关部门通报。
5 监测预警
5.1预警级别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的降雨强度,并结合我镇山区的实际情况及前期降雨情况等,将洪水灾害预警分为三个级别:
1、当气象部门预报或实时监测到降雨强度为暴雨(24小时降雨量50~100mm)时或预报日降雨25~50mm之间,但前期降雨较多,土壤饱和、库塘蓄满,为洪水灾害危险预警,称为三级预警。
2、当气象部门预报降雨强度为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100.1~200mm)时、或预报日降雨50~100mm之间,但前期雨量大、土壤饱和时为洪水灾害中度危险预警,称为二级预警。
3、当气象部门预报降雨强度为特大暴雨或24小时降雨量超过200mm时为高度危险预警,称为一级预警。
另外,由于我镇山丘区汛期降雨极为不均,气象部门可能预测不到局部小范围的强对流天气,因此一旦发生局部强降雨时,必须根据降雨时的降雨强度判断洪水灾害预警级别。我区在我镇设有3个雨量观测点,当每一观测点一小时降雨量超过50mm时,即可发布该点所在村为一级预警。
5.2 实时监测
监测的内容有降雨量监测,塘库、秋浦河水位监测,泥石流和滑坡监测等。目前,我区布置了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能实时传输雨水情及气象信息。对山洪采取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监测,以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
5.3 通信
监测信息的传输方式有自动化的采集传输系统、人工通过电话、传真、无线电台等。预警信息传递采用电视、广播、电话、传真、锣鼓号等。
5.4 预报预警
5.4.1预报内容及发布部门
预报内容有气象预报、秋浦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泄流量预报、泥石流和滑坡预报。气象预报由气象部门发布,秋浦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由水利、水文部门发布,泥石流和滑坡预报由国土资源部门发布。
5.4.2预警内容
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库塘坝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
5.4.3预警启用时机
(1)当接到天气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各级预警规定的临界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2)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洪水灾害,应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4)水库、塘坝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发布相关信息。
5.4.4预警发布权限及程序
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洪水灾害征兆等,及时发布警报。(1)在一般情况下,洪水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区防汛指挥部发布,按照区→乡(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见图1)。(2)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塘坝溃决等)由村或水库塘坝管理单位直接报告区防汛指挥部和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并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见图2)。
5.4.5 预警实施措施
三级预警实施措施:由乡镇防指根据区防指提供的雨情、工情、地质等信息发布三级预警,并组织有可能受洪水威胁的群众组成由村干部带队的巡逻小组。开始降雨后,巡逻小组携带报警及通讯工具进行巡逻,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有效方式向附近群众报警。群众接到警报后,立即向指定的地点撤离。在向群众报警以后,要马上报告所在乡镇防指。
二级预警实施措施:由区防指根据气象、水文、国土资源等部门提供的信息发布二级预警,并通知相关乡镇在启动三级预警的基础上,由包村乡镇干部带队巡逻,降雨后,每隔1小时向乡镇防指报告巡查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附近群众报警。群众接到报警后,立即向事前指定的地点转移,巡逻队发出警报后,要马上报告区防指。包片防指成员及乡镇领导干部要迅速赶向该地区,指挥抢险救灾。
一级预警实施措施:由区防指根据气象、水文、国土资源等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发布一级预警。区防指成员单位、乡镇主要领导根据事先的分包任务,在降雨前到达分包地区,靠前指挥。降雨后,每间隔半小时由巡逻队向该分包地区的防指领导报告巡逻情况,并严格实行零报告制度。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附近群众报警。群众接到报警后,立即向事前指定的地点撤离,巡逻队报警以后,要马上报告区防指,区防指领导及有关技术人员立即赶向该地区,指挥抢险救灾。同时,卫生、交通、电力、通讯、民政、预备役等有关防指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5.4.6报警方式
报警可采用电话、手机、敲锣或鸣号,考虑到降雨时可能伴有大风、雷鸣等干扰及停电的可能,巡逻队应配备强力探照灯,锣鼓号等灯光、声音报警工具,并事先约定灯光、声音警报信号,采用灯光和声音信号报警时,应有专人时刻监视报警信号。
6 转移安置
6.1转移原则
转移应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应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
6.2转移地点、路线
旧溪村有关村民组向山脚组转移,灌口村往灌口小学转移,杨桥村往村部转移,沧埠往秀山小学转移,联丰村宋村村民组往村部和老小学转移,河东村往职教中村转移,长庄村往移民点和背屋山转移,石城村村民组往山边组和后山组转移。(详见山洪转移安置路线图)
6.3灾民安置
受灾群众安置应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灾民安置地点详见山洪灾害人员安全转移安置计划表。
6.4转移安置纪律
转移工作采取区、乡镇、村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统一指挥、安全第一。
7 抢险救灾
7.1抢险队伍
各村需组织80人和60人的应急抢险机动队,镇防指防汛抢险应急队伍待命。
7.2抢险物资准备
1、麻袋、编织袋:两个村共计1.5万条,其中镇防汛指挥部0.5万条。其他有防汛任务的企业企业单位也要根据自己的防汛要求备足防汛物料。
2、木桩:两个村共需备木桩500根;其他有防汛任务的单位根据自己的防汛需要备足。
3、土砂石料:有关村各备石料200吨,分别号料100吨。
4、小型抢险工具:镐头50把、铁锨60张、八磅锤10把、斧头10把、油锯2个、发电机组1台、探照灯10个、电缆线800米。
5、抢险机械:挖掘机2台,装载机2台、拖拉机5辆。
6、运输车辆:需运输防汛物料、防汛抢险队伍等运输车辆8辆,由后勤保障组负责调配。
7、防汛指挥车辆:镇防汛指挥部备两辆,各村备一辆。
7.3救灾物资的准备
救灾物资由民政所负责筹措,包括食品、粮食、衣被等,数量以满足灾民的临时生活需要为限。
8 保障措施
8.1汛前检查
汛前、各村要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做好记录,并及时处理,对危险区内可能发生洪水灾害的区域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8.2 宣传教育及演练
对本预案的主要内容,各村要利用会议、广播、通讯、墙报、明白纸、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并组织危险区内群众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各村和防指成员单位应组织抢险机动队和抢险队进行汛前抢险演习。
8.3 纪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防汛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之规定,各村和各防指成员单位一定要抓早、抓实、抓好,做到有备无患,全面落实领导、队伍、方案、物资等各项责任制,进一步强化防汛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保证防汛指挥调度正常运转。各有关责任人要按照责任分工,深入到分管的防汛区域现场检查指导,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发生汛情时,要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抗洪抢险和救灾,切实履行职责。凡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出现问题,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防洪法》及《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坚决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