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专题 > 过渡期生活救助
索引号: 11341802003285718E/201911-00051 组配分类: 过渡期生活救助
发布机构: 贵池区梅村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 公民
名称: 2019年度梅村镇抗旱救灾工作情况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19-11-05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2019年度梅村镇抗旱救灾工作情况

阅读次数: 来源:贵池区梅村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9-11-05 09:52
【字体大小:



梅村镇抗旱减灾工作情况


20197月以来,梅村镇遭遇重大旱情,连续4个月境内无有效降雨,气温异常偏高,水库塘坝接近干枯,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全镇抗旱形势极为严峻。现将我镇抗旱减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旱情情况

(一)人畜饮水严重告急。旱情持续加剧,地下水位下降,因旱造成大部分山泉水、长流水枯绝、断流,造成我镇9个村居共9800余人遭遇饮水困难,其中黄田、必胜、十字、霄坑村人畜饮水问题尤其严重。在旱情严峻形势下,梅村镇实行镇、村、组干部网格化包保体系,对老弱病残及留守老人、低保、五保、贫困户群体建立台账,截至目前贫困户11793094人、低保户9171160人、五保户285人及留守老人饮用水正常。

(二)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全镇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9座、万方以上山塘69口,各类水库坝塘库容总计707.62万方,正常年景可蓄水235.87万方。目前,部分水库塘坝接近干枯,其他水库坝塘蓄水量不足历年同期的1/3,且都是死库容。同时借助今年特殊干旱年份对全镇6座小二型水库清淤方量达20万方,42个山塘进行清淤(其中11个山塘进行底涵、闸阀和筑坝修建)。

(三)农作物大幅减产绝收。截止12月初,我镇秋冬季农作物已播种面积11658亩,已播种未出苗面积8261亩,未播种面积8930亩。因旱情农作物受旱14912亩,其中:受灾(轻旱)5314亩,受灾(重旱)6536亩,绝收(干枯)3062亩;林业受灾面积55060亩,其中:竹木受灾40000亩,茶树受灾6060亩,其他类受灾9000亩。截至目前因干旱导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861万元。

二、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政委、镇长为指挥长的抗旱指挥部,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镇、村、组干部会议,将抗旱救灾工作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实行“镇包村、村包组”网格化抗旱体系,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缺水情况,扎实开展好抗旱救灾工作,全镇各部门、各村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我镇种田大户配备抗旱提水泵及电缆线等投入26万元,节假日不休息全程指导山塘、水库提水抗旱,将大户损失降到最低,得到大户一致好评。

(二)广辟水源,全力保障生产生活用水。结合各村居实际,因地制宜采取找、建、改、引、抽、提、拉、储等多种措施,努力开辟抗旱水源。

饮水安全方面:全镇目前共打井24眼,购买抗旱抽水设备40台(套),寻找新的山泉饮用水源点9处,千方百计保证人畜饮水。必胜村不等不靠自筹资金9.28万元钻打深井,解决群众用水难题,其中,新屋、塘田组投入4.66万元钻打70米深井,后冲组投入2万元钻打50米深井,后畈组投入0.9万元钻打25米深井;阳边组投入1.72万元租用挖机寻找水源,购买水管1300米,下一步计划阳边组、阴边组、剪冲组三处因现有饮水源即将枯竭,后期无新水源,计划打井三口;霄坑村投入30.55万元钻打深井及铺设管道,解决群众用水难题,其中,会上组在水务局帮助下投入11万元钻打167米深井,其他各组投入15.9万元钻打150米和280米深井共3口,五组、丁坡组共投入3.65万元铺设管道,下一步计划安排四组陈坑打深井1口,在茶坑处建30吨饮用水塔1座,新铺设63管道约1300米;六组新铺设50管道约500米;丁坡组新增50吨水塔1座,新铺设75管道约1000米,63管道约2000米,40管道约2000米,32管道约5000米;杨棚村投入13万元钻打深井及铺设管道,解决群众用水难题,其中,外村、外石组投入6.6万元钻打80米深井,计划再建30吨水塔一座,下坡组投入2.4万元钻打30米深井共2口,改造集体老井一口,天平组、杨棚组共投入3.8万元铺设管道。珍溪贫困村投入40万元在4个饮水点塔附近钻打150米不等的深井供农户生活用水。十字村投入35万元共打3120米至150米深水井,其中2口直接供饮水塔限时供水,1口为木耳产业喷灌供水。杨棚村组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运水队,运送水至十八股组、郑山组、上棚组三处高山饮水困难户,解决群众用水难题。珍溪村饮水困难户也已安排人员送水,保障饮水安全。黄田村灰坑组水源即将枯竭,现场寻到新水源,正在修建水池一座,延伸管道1000米,修建完成后将接入原有饮水管网,解决群众用水难题。高坦社区大山里水源已枯竭,经镇、村两级决定利用高坦自来水厂进行二次增压提水(现已施工),解决群众用水难题。

产业自救方面:梅村镇在霄坑村、杨棚村等盛产茶叶的村落,组织人员进行产业自救,在离河、水库、山塘近的茶园进行筑坝二次提水浇灌;在十字村、珍溪村等拥有木耳种植基地的村落,组织人员进行产业自救,在离河、水库、山塘近的木耳种植基地进行筑坝二次提水喷灌;千方百计保全当地特色产业,将人民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多方协调,加大抗旱经费及物资投入。积极加强与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沟通与协调,多方筹集抗旱资金及物资,为抗旱救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投入抗旱救灾资金310余万元,投入抗旱人力达千余人次。我镇共用山泉饮用水点41个,下步计划对供水人数较大的21个山泉饮用水点继续打深井,提地下水到水塔定时供水解决目前饮用水困难局面。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农作物受灾,产量降低,经济收入减少。油菜等五季农作物4000余亩因山塘、水库前期提水抗旱,现已干涸;支流河干涸;秋浦河、龙须河因“7.10”洪水把沿河抗旱站冲毁,抗旱提水功能瘫痪,导致五季农作物耕种不了,从而影响到了农业生产。

(二)抗旱水源日趋紧张,农作物重旱、干枯、缺墒面积和饮水困难数量仍将进一步增加,抗旱救灾工作任务繁重,形势严峻。

(三)由于镇级财力有限,加上上级救助资金有限,抗灾救灾资金投入不足,抗旱救灾物资储备有限,下步各山泉水饮水点打深井资金严重短缺,一定程度影响抗灾救灾工作的成效。

四、下步打算

(一)充分认识当前抗旱严峻形势,坚决克服靠天等雨思想,做好抗大旱、长期抗旱准备。认真落实“镇包村、村包组”网格化抗旱体系,镇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抗旱救灾资金的支持,联系村干部全面负责指导联系村的抗旱救灾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蓄水保水,严格计划用水,加强供水节水管理,密切关注群众用水需求,及时制定落实解决方案,留足人畜饮水水源,确保饮水安全。同时做好宣传、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抗旱救灾工作,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积极开展抗旱救灾和生产自救。

(三)根据实际,通过寻找新的水源、开机引提外水、应急打井、建设拦水塥堰等措施增补抗旱水源,最大程度保障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切实加强水源保障措施,将全镇所有水库放水权限收归镇政府管理,实行按需放水,山塘、堰坝、闸站等抗旱水源地放水权限收归村委会管理,建立专人放水制度。

(四)做好缺水村组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协调服务工作,对于引山泉水水源不足的村,例如十字、黄田、霄坑、杨棚村等,应实行分段、分时、定量用水工作;对于打井取水的村,要安排专人协调群众取水用水问题;对于抽水灌溉的村,做好大户取水灌溉与群众日常用水之间的矛盾。紧盯留守老人及贫困残疾群体,实行包保,采取送水、专人挑水等措施,确保无水事纠纷。


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