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专题 > 贫困人口退出
索引号: 003285507/201811-00013 组配分类: 贫困人口退出
发布机构: 贵池区牌楼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名称: 牌楼镇2018年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实施方案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18-11-15
生效日期: 2018-11-15 废止日期: 2029-12-31

牌楼镇2018年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实施方案

阅读次数: 作者:牌楼镇 来源:牌楼镇 发布时间:2018-11-15 09:31
【字体大小:

一、 牌楼镇概况

牌楼镇辖10个行政村、178个村民组,6500余户,2.34万人。2014年共建档立卡贫困户784户、贫困人口2225人,贫困村1个。经过两次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以及人口自然变更后,目前在档贫困户为741户,2180人。贫困村竹溪村,位于牌楼镇东南端,是2007年由店上村和东源村合并。现有村民组22个,农户数760户,人口2786人。全村国土总面积1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75亩,林地面积24540亩。截止到2017年初,全村在档贫困户有95户,285人。

二、编制依据

1、关于印发《池州市贵池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2016-2020)》的通知(贵发[2016]6号)

2、关于印发《贵池区扶贫资金到户项目以奖代补扶持暂行办法》(贵政办[2016]65号)

3、关于印发《安徽省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皖扶办[2015]31号)

4、关于印发《安徽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 [2016]716号)

 

 

 

三、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镇富民为目标,以盘活资产资源为重点,以发展物业经济为突破口,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分步推进"的原则,创新经营机制,拓宽发展路径。

四、基本原则

(一)坚持扶贫开发对象应扶尽扶、应保尽保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认真深入了解不同贫困群体收入情况、 2017年发展相关产业的意向,从而制定符合本镇实际的农村产业扶持以奖代补资金安排模式;

(二)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强化镇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镇民政办组织,驻镇相关单位配合、村落实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机制。

(三)坚持衔接配套、统筹兼顾原则。坚持与新农合、农村养老保险等社会救助措施相配套;坚持与临时救助、促进就业以及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衔接。

(四)坚持规范操作、阳光作业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

五、项目建设内容

2018年我镇产业扶贫将采取多措并举,横向联动的方式,以农户发展自营小型种养业为主,政府资金、技术支持为指导,帮助农户发展产业,提高生活水平,实现脱贫。

 

项目名称

牌楼镇产业扶贫资金到户项目

2018年我镇将继续支持贫困户发展各项产业,按照“村有特色主导产业、户有脱贫致富项目”要求,通过实施扶贫项目和相关资金扶持,支持我镇有发展产业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帮助贫困户提高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增加贫困户收入,促使贫困户尽早脱贫致富。

1、项目扶持原则

1)贫困户受益原则。紧紧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围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以奖代补原则。为确保扶贫资金不养懒汉,同时能够充分调动贫困户发展积极性,贫困户产业发展和增收项目一律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经验收合格,补助资金实行“一卡通”方式打卡发放。

3)设定上限原则。对贫困户产业发展和增收项目,扶贫资金补助额度设立上限,具体标准为贫困户家庭人均1000元(不含机械设备类和特种养殖类)。

4)就高不就低原则。已享受其他财政性扶持资金,超过本补助标准的,扶贫资金不再扶持;低于本补助标准的,扶贫资金给予补齐。

 

2、项目扶持标准

通过实施以奖代补,支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加工、乡村旅游等各类产业。具体标准如下:

1)茶产业类。贫困户新发展茶叶,按照1000/亩标准给予补助;实施茶园低改(深沟吊槽)的,按照500/亩标准给予补助。

2)用材林类。贫困户新发展杉树等用材林5亩以上的,按照400/亩标准给予补助。

3)种植业类。贫困户新发展山核桃、油茶、毛竹、珍珠菜、野葫芦、经果林等,按照500/亩标准给予补助。 种植优质水稻、小麦、油菜等,按照50/亩标准给予补助。 新发展大棚蔬菜、食用菌(香菇、平菇、木耳等)的,按照2000/亩标准给予补助。

4)养殖业类。养殖生猪按照500/头标准给予补助,养牛按照1500/头标准给予补助,养羊按照300/头标准给予补助。发展水产养殖按照1000/亩标准给予补助,养鸡鸭等家禽按照15/头标准给予补助。发展其他种特种养殖的,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

5)中药材类。贫困户新发展中药材(含菊花)按照500/亩标准给予补助。

6)苗圃类。贫困户新发展苗圃按照1000/头标准给予补助。

7)机械设备类。贫困户新购置加工、运输类机械设备,按照机械设备购入价格的10%给予补助。

8)农家乐类。贫困户发展农家乐按照2000/户标准给予补助。

3、项目规模

目前,我镇通过入户走访,摸底调查,严格把关,初步确定了我镇贫困户对于2018年产业发展的意向和规划。其中茶叶74亩、优质水稻229亩、油菜、小麦83亩、玉米50亩、湘莲80亩、土猪292头、黄牛14头、家禽4060只、水蛭2亩、鱼塘5亩,补助揉茶机一台。投资规模29.44万元,申请上级产业扶持以奖代补资金29.44万元。我镇将严格按照贵政办[2016]65文件要求,层层把关、加强监督、实事求是,将扶贫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4、项目组织管理

1建立健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项目实施技术小组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鲍志国担任,成员:章必跃、汪洋、夏华、孔飞,统一协调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对农户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时汇总收集,提供技术支持,负责技术培训及发展中技术咨询、指导。

2资金管理

实行项目资金财政报账制。由镇财政所监管项目经费的使用,并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3项目检查验收

根据项目的年度计划,认真落实责任,接受相关部门的考核检查,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卓有成效。

六、效益分析

产业扶持以奖代补项目的实施能够进一步提高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对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我镇目前农业人口2.34万人,种养业等产业的发展仍然是贫困户脱贫的主要途径,产业扶持以奖代补到户项目切合我镇贫困户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了真扶贫、扶实贫,同时也是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贫困户通过发展种养业能够有效提高自身收入,改善自身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

七、保障措施

1、认真摸底,实事求是

我镇产业扶持以奖代补到户项目将严格按照皖扶办[2015]31号、贵政办[2016]65号文件的要求,积极宣传相关政策,通过“群众参与、村级申报、镇级审查”的流程,由村级入户走访,摸底调查,统计有发展产业意向的贫困户,上报至镇级。镇级通过调查与审核,确认具体人员以及产业发展规模后,上报至区级,区扶贫办予以批复后,再由镇级予以公示。

2、持续帮扶,多措并举

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项目实施技术小组,对于贫困户在发展产业中遇到的难题予以收集、汇总,及时解决,提供技术支持,负责技术培训及发展中技术咨询、指导。同时将与我镇其他相关部门紧密联合,明确帮扶任务,统筹协调、分步实施,以造血致富为主,科学推进,努力形成扶贫工作的合力。确保牌楼镇扶贫资金到户项目能够有序,高效的进行。

3、加大督查,严格审核

我镇将严格按照区扶贫办的相关要求,认真落实扶贫资金到户工作,对我镇扶贫资金的申报、审核、确定,发放到户的各个环节,做到严格把关、层层审核,实行项目资金财政报帐制。由镇财政所监管项目经费的使用,并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务必将扶贫到户资金真正落到实处,真扶贫,扶实贫。同时于6月中旬接受区扶贫办验收组对我镇扶贫资金到户项目的验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