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专题 > 年度计划
索引号: 003285611/201612-00237 组配分类: 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贵池区江口街道办事处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名称: 江口街道三范村脱贫攻坚三年规划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16-04-27
生效日期: 2016-04-27 废止日期: 2029-12-31

江口街道三范村脱贫攻坚三年规划

阅读次数: 作者:江口街道 来源:江口街道 发布时间:2016-04-27 00:36
【字体大小: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皖发[2015]26号)、《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池发[2016]3号)和《中共贵池区委、贵池区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贵发[2016]9号)文件精神,结合本村实际,制定脱贫攻坚三年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三范村在池州市东郊距主城区8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里,总人口2363人,农户720户,16个村民小组,48名村民代表。自2006年支持市东部经济园区开发建设以来,征地6800余亩,拆迁596户。全村被321省道一分为二,新建的凤凰大道直入其中。南面是贵池高新产业园、贵池区江口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北面是池州市经济开发区,东南面与风景秀丽的平天湖毗邻。是江口街道开发的桥头堡,是市东部经济园区的主阵地。党总支下辖3个支部,5个党小组,73名党员。现有村干部7人。村“两委”成员6人。失地农民达60%,享受失地保障金人数达256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口70人,分散供养五保老人9人,从事务工人员902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300多人。土地确权耕地面积1760余亩。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60元,位于全街中上等平均水平,村级无集体经济收入。人均纯收入高于5960元的有150户,接近5960元的有420户,低于5960元的有150户。2014年有贫困户47户,贫困人口95人。其中五保户6户,低保户21户,一般贫困户20户;因病致贫15户,因灾致贫6户,因残致贫14户,因缺劳动力致贫4户,其他8户。2014年已脱贫7户,2015年脱贫5户,还有35户67 人未脱贫。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动员方方面面力量,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三、基本原则

从2016年起,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确精准扶贫工作任务,绘出路线图,列出时间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精准建档立卡。在建档立卡“回头看”的基础上,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帮扶单位和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全部录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将贫困户分为五保户、低保户(无劳动力户)、低保贫困户、一般贫困户四类,前两类为救济保障对象,后两类为扶贫开发对象,每个贫困户都有一本扶贫手册、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

(二)精准动态管理。认真制定扶贫对象和需求清单、脱贫时限清单、扶贫措施清单、脱贫责任清单。每年年初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一次调查评估和数据更新,对上年度脱贫和返贫的贫困户按程序核定,严格做到“两公告、一公示”,脱贫出列、返贫入列,落实动态管理。

(三)精准分类扶持。对贫困村,因村施策,重点解决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对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发展教育、易地搬迁、生态保护和补偿等措施,脱贫50人左右;通过低保兜底政策措施,脱贫17人左右。

四、总体目标

三范村村现有贫困户35户,贫困人口70人。其中:五保户6户9人,低保贫困户16户34人,一般贫困户11户18人。

2016年末,3户低保贫困户采取政策性保障兜底实现脱贫,5户一般贫困户通过扶贫开发实现脱贫。

2017年末,7户低保贫困户、6户一般贫困户通过扶贫开发实现脱贫。

2018年末,8户低保贫困户、6户五保贫困户通过扶贫开发实现脱贫。

2018年末实现贫困户出列,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基本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村内道路、水利、饮水、电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主要领域指标接近或达到全街先进水平。

五、主要措施

(一)实施产业扶贫工程。

重点推行贫困户自主发展、龙头企业+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大户+贫困户、资产收益等六种扶贫模式,帮扶到户到人,实现抱团发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

1.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引导本村在外能人及事业有成人士回村投资创业,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毛竹经济林,果园、养鸡、养鸭、养猪、养鱼、养虾等种养业,帮助失地农民、多余劳动力就业,成立相关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大户带动千家万户的方式,鼓励全村农户参与,逐步形成规模,增加农民收入。到2018年全村发展多个规模种养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从事至少1项种养业。对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等方式,发展规模种植、养殖的,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2.实施就业扶贫工程。制定农民培训计划,邀请农委、科协、科技局等农业专家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知识培训,尤其是对种植、养殖大户,有脱贫希望的扶贫户等进行培训。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利用好农家书屋,拓展群众知识面,培养致富能人,发挥双带帮扶作用。引导村民积极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协助实施好“良种工程”和“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使农民科技意识明显增强,利用科技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人数比例逐步提高,非农收入逐步提高,到2018年使全村村民基本脱贫。

(三)实施智力扶贫工程。积极推进教育扶贫,重新选址建设新建小学、幼儿园,配套建设办公教学用房、食堂、操场、厕所,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学生就近上学,整合学前教育政府资助、国家助学金、雨露计划、关爱女孩行动、阳光工程等政策扶持资金,扩大资助覆盖面,提高资助标准。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贫困户子女普通高中教育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高等教育扶贫定向招生等政策。实施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加大对贫困户大学生的救助力度,对贫困户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

(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通过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民政救助等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有效衔接。继续实施低保户、贫困户参合资金财政代交制度,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

(五)实施低保兜底扶贫工程。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家庭,采取政策性保障兜底实现脱贫。从2016年起,逐年提高五保户、低保户的保障和补助标准,应保尽保。2016年底,通过政策性保障、社会扶贫、镇财政转移支付、村集体经济补贴等措施,实现五保户、低保户全部脱贫。

(六)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加快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等政策,。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确保有危房拆迁意愿的拆迁安置,确保贫困群众有基本住房。坚持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

(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

着力实施村组道路畅通工程,对标准较低、路况较差的3.2公里村组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将自来水厂主管网延伸到村组,实行适度规模集中供水;实施“八小水利工程”建设,清淤整治山塘扩建与加固2口;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实施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加强信息数据平台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改建为民服务大厅,满足日常办公和为民服务需要。

(八)实施生态保护扶贫工程。加强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改变村容村貌。结合“三线三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脏乱差治理、垃圾污水处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为重点的环境整治。

(九)实施金融扶贫工程。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信用评级,大力发展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贷款,财政按同期同档基准利率贴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积极推动创业担保贷款与扶贫小额贷款对接,提高扶贫小额贷款额度。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责任。村两委负责人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负直接责任;包村扶贫单位要加强工作指导,统筹各方资源,落实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一把手要亲自抓、总负责,确保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位。

(二)强化资金管理。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用于扶贫开发,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督,进一步优化规范项目立项、审批、实施、验收、监督等程序,完善扶贫对象、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制度,切实加强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三)强化队伍建设。村明确党组织书记专抓扶贫工作,确保有扶贫专干和必要的工作经费。

(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将村党组织建设和“两委”干部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带头模范作用。加强“两委”班子建设,着重从政治理论、思想文化、工作作风等方面拉近干群关系,加强“两委”战斗力。完善村规民约,健全村民民主管理和参政议政制度,进一步落实村民自治、“一事一议”和“四议两公开”(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公告决议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让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五)强化考核奖惩。完善脱贫攻坚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提高脱贫攻坚工作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对未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对具体责任人不予评先评优,经考核不胜任现职的予以调整。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严肃追究责任。

(六)强化脱贫攻坚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市区街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部署和政策举措,深入宣传脱贫成效、实践经验和先进典型,着力营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

 

 

三范村村民委员会

2016年4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