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8005578005156/202502-00008 | 组配分类: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发布机构: | 贵池区清溪街道办事处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名称: | 社区寒假班:书桌旁的暖冬守护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5-02-10 |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冬日暖阳映照着齐山社区阅读空间里孩子们专注的脸庞,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与笔尖划过作业本的沙沙声交织成一曲温暖的成长乐章。为助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缓解双职工家庭寒假“看护难”问题,齐山社区精心策划的寒假班于近日正式结业。两周的时光里,20余名小学生在社区阅读空间里完成寒假作业、参与趣味课堂、解锁多元体验,在“家门口的课堂”中收获知识与欢乐,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假期
一、家门口的“自习小站”,托举假期学习时光
“早上送孩子来社区,下班顺路接走,作业有人照看,还有免费的图书和玩具,省心又安心。”居民吴女士的话,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社区将阅读空间作为开放式自习区,每日8:00-17:30免费开放,配备分层书架和标准化课桌椅,划分低年级作业区与高年级自习区。社区工作者提前备好铅笔、橡皮、草稿本等文具,根据学校寒假作业清单提供基础辅导,让不同年级的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数据显示,参与寒假班的孩子中,近三成家长因工作繁忙难以辅导作业。社区用最朴素的方式搭建起“学习驿站”:没有复杂的课程设计,只有社区工作者轮流坐班,随时解答孩子们的疑问,或是轻声提醒“注意坐姿”“先读题再动笔”。这种“看得见的陪伴”,让假期学习不再是孩子独自面对的“难题”,更成为社区与家庭之间的温暖联结。
二、社区工作者变身“全能伙伴”,用细节守护成长
为提升辅导效果,社区工作者提前梳理小学各年级作业重难点,根据个人专长分工:年轻工作者擅长数学计算和英语单词听写,细心的女同志则重点关注低年级学生的书写规范。每天上午,孩子们在工作者的引导下制定“作业小目标”,每完成一页作业,就能获得15分钟“自由活动时间”——或从书架上选一本喜欢的绘本,或到棋艺区与小伙伴来一局跳棋,张弛有度的安排让学习效率提升了不少。
针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孩子,社区推出“一对一陪伴计划”:发现部分儿童写作业时容易分心,工作人员便每天陪她先专注完成20分钟口算题,再一起读一篇童话故事;注意到五年级学生小浩应用题总出错,工作人员就用画图法帮他拆解题意,直到他露出明朗的笑容。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守护,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专属陪伴中获得进步,也让家长们真切感受到:社区不仅是生活的家园,更是孩子成长的“第二课堂”。
三、书香棋趣自在生长,留白时光里的童年本真
下午3点,完成作业的孩子们自然地“流动”到阅读角和棋艺区:有的捧着《小猪唏哩呼噜》坐在软垫上轻声朗读,有的围在棋盘前讨论象棋的技巧,社区工作人员则在一旁默默关注,适时递上一杯温水或解答书中的小疑问。书架上的图书按拼音绘本、经典童话、科普读物分类,孩子们可以自由取阅,在文字中触摸更广阔的世界;棋艺区的象棋、五子棋等益智玩具,由孩子们自发制定“对弈规则”,在落子与思考中培养逻辑思维与合作意识。
“在这里写完作业能和小伙伴一起看书、下棋,每天都很开心!”五年级学生小宇的话,正是寒假班最动人的注脚。社区刻意保留了课余活动的“自发性”,不设固定流程,让孩子们在完成作业后,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探索、玩耍,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同伴的温暖。这种“有主有次”的设计,既回应了家长对假期学习的期待,也守护了孩子的童年乐趣,让寒假班成为孩子们真正向往的“成长驿站”。
结业当天,孩子们用拥抱回应这两周的陪伴。齐山社区的实践证明,教育的温暖,往往藏在日常的细节里——是书桌旁一次耐心的作业指导,是棋盘边一声鼓励的“再来一局”,更是社区为每个孩子敞开的、充满包容与支持的空间。随着寒假班结束,社区阅读空间里的故事仍在继续,那些在冬日里播下的陪伴与成长的种子,终将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迈向未来的温暖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