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发展】【文字解读】贵池区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陆升解读《池州市贵池区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2-05-06 17:09
来源:贵池区林业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贵池区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关键时期;是依法治林,科技兴林,全面提升林业经济结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攻坚时期。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及《贵池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工作要求,结合我区林业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战略思维,提高规划质量,以建成全省重要的现代特色林业强区为目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以城乡绿化一体化、产业发展龙头化、生态文化特色化为重点,使全区森林生态体系更加完善、林业产业体系更加发达、森林文化体系更加繁荣,林业资源总量、生态承载量和林业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前列。使“十四五”规划成为未来五年全区林业发展的政策指引、建设现代化首善之区林业事业的行动纲领。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根据要求,经过局班子会通过,由各科室单位研究起草,办公室下发实施。
四、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区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得到全面加强,全区所有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均得到全面有效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森林火灾受害率≤0.1‰,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3‰,基本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森林质量和面积进一步提升,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2%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58%,活立木总蓄积达到850万立方米以上。林业产业繁荣兴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建成用材、油料、特色经济林、林下种植、中药材、花卉苗木六大林业特色产业基地, 林产品加工产业继续做大做强,把产品的加工增值、产业链条的延伸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整个产业体系健康发展。进一步整合全区森林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本地自然景观优势,积极融入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大格局,加快形成全区特色森林旅游产业。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进一步完善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并完善林业要素市场,让森林资源转变经济资源,推动林业经济快速发展。
五、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力度
一是严格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加大公益林、天然林保护管理力度。对公益林、天然林管护政策执行和落实及管护效果进行年度监管,确保其在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主导性作用。二是全面禁止采伐天然林,规范低产低效林改造,严禁天然林转化为人工林。合理限制风景旅游区、干线公(铁)路两侧、主要河流两岸及饮用水水源汇水区的林木采伐,禁止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实施森林(木)皆伐。三是持续加大自然保护区管理力度,做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池区段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贵池老山和十八索保护区遥感卫星监测点整改及界桩界碑、宣传牌勘察、安设等工作,同时,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管理预防管控机制,防止新违法行为的发生。四是实施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对全区现有549株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明确保护责任人。五是加强森林防火,加强值守巡查,源头管控违规用火行为,及时处置火灾隐患,有效预防森林火灾发生。加强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管护资源配置,做到管护范围全覆盖、不留死角。六是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全面加强森林病虫害预防及防治工作,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七是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二)全面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一是积极推进双增工程建设,实施长江干流沿岸绿化工程,对长江干流沿岸进行全面绿化,实施牛头山、前江工业园码头、废弃厂矿及堆积地、现有林地“天窗”、裸露地等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工程。五年共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森林抚育20万亩、封山育林4.8万亩、退化林修复4.5万亩;二是积极开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建设,全面推进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布局建设长江沿线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4个。三是实施自然保护区保护与修复工程,对保护区内工厂、养殖围网、渔船、畜禽养殖场、旅游设施等予以全面拆除、搬迁和关停取缔,并进行环境整治和复绿,退耕退田还湖300亩,水道修复10公里。四是推进欧洲投资银行长江经济带珍稀树种保护与发展项目落地贵池,规划建设新造林5000亩,改培30000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6000亩。
(三)促进林业产业结构优化
结合区情林情,按照“区县布局、乡镇主导、村居实施”原则编制完善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以科学的发展规划引领全区林业产业发展。一是明确林业产业发展方向。到2025年,在全区基本形成以棠溪西山焦枣,唐田木本油料及山核桃,马衙、梅龙白茶,梅村、秋江、梅龙、里山、涓桥等特色经济林、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梅街、梅村、棠溪商品用材林基地,沿江圩区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马衙、里山、梅街、梅村、牌楼丰产竹林基地,秋江、梅村名贵中药材基地,乌沙、牛头山花卉苗木基地为主的六大林业特色产业基地。二是持续壮大林产品加工产业,继续扶持以池州丰林木业、鸿亮竹业、平源木业、大荣木业为龙头的木竹加工企业,把产品的加工增值、产业链条的延伸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鼓励林特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支持焦枣、木本油料、中药材等深加工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促进整个产业体系健康发展。三是整合全区森林旅游资源,积极引进资金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充分发挥杏花村湿地公园、九华天池、大王洞、齐山、万罗山、霄坑大峡谷等自然景观优势,积极融入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大格局,加快形成全区特色森林旅游产业。
(四)推动林业产业做大做强
一是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以大带小、以点带面,逐步壮大产业发展规模。积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支持林业专业大户、农户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投资林业产业。二是继续推动龙头加工企业品牌创建战略,积极开发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增强企业市场韧性和活力,提高企业效益;在原材料环节实行宽进严出政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延伸加工产业链条,提升全区林业产业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鼓励林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农户+基地”等经营模式与农户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三是加强服务环境建设,建设完善的林产品电商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模式积极推动全区名特优林产品出市、出省、出国,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互促互带、良性发展的态势。
(五)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积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回头看”,进一步完善确权发证工作,推进林权份额量化到户,林权拆分率和到户率基本达到100%。二是推进“三权分置”和 “三变”改革,引导集体林适度规模经营,发挥林权证、林地承包经营权证和不动产权属证书在林权流转、抵押和生产经营中的效用,鼓励和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促进林地资源转化。三是全面完成县级林权管理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任务,将服务功能向镇街、村延伸,建立基层林权服务全程代理制和村级信息员制度,形成区、镇街、村三级林权管理服务网络。四是建立林权交易平台,适时发布林权流转交易信息,提供林权流转交易服务,实现林权网上拍卖、招标、议价等交易方式。加强林权流转事中事后监管,并纳入信用记录。五是创新林业金融服务方式,建立健全林权抵质押贷款制度,会同金融机构开展林权抵押小额贷款业务,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发展林业产业。六是继续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加大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宣传力度,落实商品林年度投保工作和灾后查勘定损工作,提升抗灾抗风险能力。
(六)广辟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助力乡村生活富裕
一是积极解决贫困人口就近就业问题。完善公益林、天然林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吸纳贫困人口进入护林员队伍,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平台,积极协调镇街、运营单位、村居搭建就业平台,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就近从事农村保洁工作;加大对造林绿化、生态修复、资源保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投入力度,让群众通过劳务获取报酬。二是通过产业发展促进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推动边缘村、贫困村涉林扶贫项目有序实施,鼓励涉林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大力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食用菌种植等“小而灵”林业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多重效益。三是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将森林资源变成可交换的资产、可流动的资金、可盈利的资本,增加乡村群众的财产性收益。四是实施扶贫科技特派员工程,安排林业技术专家对口帮扶贫困村、边缘村和林业经营主体企业,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六、政策咨询服务信息
解读机关:贵池区林业局
解读人: 党组书记、局长 陆升
咨询电话:0566 — 3397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