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802003285718E/202102-00030 | 组配分类: |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含村庄规划)批后公开 |
发布机构: | 贵池区梅村镇人民政府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公民 |
名称: | 贵池区梅村镇总体规划(2018-2030)公示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1-02-01 |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贵池区梅村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梅村镇总体规划(2018-2030)》。为了进一步增强规划编制的可行性和公共参与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为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原则,现将《梅村镇总体规划(2018-2030)》进行批前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各部门及公众意见。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在公示期内登录网站查询相关规划内容,并以书面或电子邮件形成反馈,对规划提出意见或建议。
一、公示时间:2021年2月1日至2021年3月2日。
二、公示地点:梅村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栏;还将在梅村镇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ahgc.gov.cn/OpennessContent/showList/211/0/page_1.html)同期公示。
三、反馈意见的方式
1、来信请寄至:(地址),贵池区梅村镇党政办公室收;
2、邮政编码:247118
3、电子邮件请发至:1627823271@qq.com
4、传真请发至:0566-4472001
5、联系电话:0566-4472001
贵池区梅村镇总体规划(2018-2030)内容简介
(总体规划图文内容简介,规划编制设计单位整理提供)
规划期限与范围
规划期限
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总体规划修编(2018——2030)
规划期限:2018——2030年,其中:
近期:2018——2023年;
远期:2024——2030年。
规划范围
镇域范围:梅村镇行政辖区范围,包含黄田村、栗坑村、中新村、十字村、珍溪村、长山村、必胜村、霄坑村、檀林村、梅山村、杨棚村10个行政村及新村社区、高坦社区2个社区,镇域总面积264.7平方公里。
集中建设区范围:规划期末集镇规划建成区,总面积约224.12公顷。
规划区范围:包含长山中心村、高坦社区及其周边的山体、农田和水域,总面积约703.26公顷。
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功能定位
以生态旅游和休闲康养为主、发展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为辅助的生态茶旅康养小镇。
(二)、发展目标
将梅村镇建设成为用地布局合理、各项设施齐全,百姓安居的和乐之镇,山水秀美的生态之镇和文化鲜明的特色之镇。
(三)、发展战略
1、坚持统筹发展战略
为确保梅村镇旅游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一是坚持区域统筹发展,在贵池区的整体发展战略下,努力协调与贵池区各旅游乡镇发展关系;二是坚持镇域统筹发展,优化完善梅村镇域、集镇与各村职能分工;三是坚持旅游建设与城镇建设统筹发展,在明确职能分工体系下,促进各项社会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综合建设,保障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与游客的旅游服务需求。
2、坚持特色发展战略
为树立梅村镇良好的旅游城镇品牌,一是坚持特色生态的发展,建立生态经济化,经济绿色化的生态文明体系,突出特色生态文明发展;二是坚持特色文化的发展,深入挖掘和阐发梅村镇优秀人文资源的时代价值,加强文化创意和品牌培育,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强势;三是随着银发旅游市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养老旅游,坚持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康体养老为突破点,大力发展康体养老产业及其配套服务业,并积极促进农副产业向旅游产业的经济发展转型。
3、坚持产业先导战略
为促进梅村镇的旅游发展工作全面引向深入,一是坚持旅游产业做强做大,夯实旅游乡镇发展的物质基础;二是坚持文化产业投入发展,提升旅游乡镇发展的精神文化内涵。
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体系构建
梅村镇产业发展应牢牢抓住自己的特色,加强农业基础,壮大工业规模,着力培育新兴主导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一产三产化,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工作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狠抓发展第一要务,推进旅游业发展、加速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产业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五片区、十组团”的产业空间结构。
镇区综合服务片区:即全镇的公共服务核心。为全镇提供主要餐饮、住宿、娱乐、休闲、购物、医疗等旅游服务。
现代农业片区:主要范围包含杨棚村与十字村,建设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园,推广生态农业,以技术提高产量,保持土壤。发展认领农业,提供私人订制服务。
文化旅游片区:在现状长生洞旅游景点的基础上,在周边发展民宿、康养等产业,着力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依托现有资源,构建完善的旅游系统,打造梅村镇旅游品牌。
休闲旅游片区:结合规划神塘田园综合体、必胜运动公园等项目,完善周边休闲娱乐设施,打造一片设施游玩场地。
生态旅游片区:结合霄坑大峡谷景区,坚持老山保护区生态保护原则,发展原生态旅游项目。
四、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一)镇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到2023年镇域人口2.8万人,城镇人口达到1.6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8.57%;
到2030年镇域人口3.0万人,城镇人口达到1.8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
(二)镇村体系结构规划
规划梅村镇的镇村等级划分为三级:镇区——中心村——自然村。
镇区——指梅村镇镇区。是梅村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心村——整合规划范围内农村居住点,根据城镇化要求及连接线对周边地方的带动效应,形成中心村。中心村应承上启下,左右协调,在做好村庄土地整理、规划的同时,完善配套建设,增强吸引力。中心村是农村局部地域的文化、生活服务中心,规划应完善文化站、幼儿园、小学、卫生室、小型农贸市场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
自然村——是村民居住和从事农事活动的基层居民点,设置一般日常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
(三)镇域规模结构
规划远期(2030),镇区人口1.85万人,中心村300-600人/个,自然村50-200人/个。
五、城镇性质和规模
(一)城镇性质
贵池区南部重要的旅游型城镇。
(二)城镇规模
到2030年,城镇人口规模约为1.85万人,城镇建设用地224.12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20平方米。
六、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镇区形成“一心、两轴、四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指梅村镇区公共服务核心,也是镇域居民公共服务核心。
“两轴”:城镇功能拓展轴和旅游发展轴。
“四片区”:产业创新区、生态宜居区、政务服务区和旅游商业区。
七、镇区空间景观
网络结构:“一核两带四廊多节点”,山水相依,田园交融的城镇空间骨架。
“一核”——指依托梅村政务中心建设的梅村中心公园;
“两带”——指秋浦缤纷景观带、城镇活力景观带;
“四廊”——指依托镇区道路绿化及景观节点形成的景观廊道;
“多节点”——指分散布置于居住组团内的小型公共绿地,结合雕塑等景观小品形成居住组团的景观节点。
八、镇区道路系统规划
梅村镇构建“四横三纵”的道路骨架,形成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道路系统。
“四横”——杨棚路、必胜路、省道(S358)、檀林路。
“三纵”——长山大道、高坦路、国道(G237)。
主干路:长山大道、省道(S358)、国道(G237)。
次干路:杨棚路、必胜路、檀林路、高坦路。
次路:主要服务于各板块的内部道路。
九、市政工程规划设施规划
强化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环卫等各类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提升配置标准,结合镇区空间结构合理布局,为城镇发展构建完整、坚实的支撑体系。完善城镇综合防灾内容,确定防洪、抗震、人防等设防标准,明确防灾设施规划和防灾措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