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 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做好突发山洪灾害预防和处置工作,确保抗洪抢险工作有序进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安徽省防洪抗旱应急预案》、《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池州市防洪抗旱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1)生命至上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原则。
(2)安全第一原则: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效益服从安全的原则。
(3)落实责任原则: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街道所有小(二)型在册水库抗洪预防和应急处置。
2 工程概况
2.1流域概况
九华河自东至西横穿墩上街道。墩上流域内在册小(二)型水库11座,全街道国土总面积192万亩,15个行政村居,3.9万人口,种植以水稻为主,年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
2.2工程基本情况
我街道水利工程大都建于五、六十年代,施工质量差,放水涵多为污工结构。同时工程老化,虽然有的水库经过除险加固,但未经过高水位运行考验。这些不利因素要求我们必须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2.3水文情况
我街道受华东季风温暖地带的大气环境影响,降雨充沛集中,且季节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雨量1514毫米,最多年份2235.2毫米(1954年),最少降雨量888.7毫米(1978年),两者相差2.6倍。一年降雨量大都集中于梅雨季节,直接威胁着水库安全运行。
2.4汛期调度运用计划
汛期严格控制水库蓄水位,做到未雨绸缪,暴雨之前,降低水库水位,以利水库安全运行.对于病险水库,一律限制水位或腾出蓄水.水库控制运用情况见附表。
3 突发事件危害性分析
3.1影响范围内有关情况
该库下游居住 个村民组, 口人,耕地 亩,直接经济损失可达 万元。
4 险情监测与报告
4.1险情监测和巡查
水库超汛限水位时,定时实测坝上、坝下水位及库容,入库出库流量及变化趋势,泄水建筑物调度及运行状况。增加对大坝、溢洪道、输水管(调)及区域的巡查次数,增加大坝安全监测设施观测频次,做好记录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4.2险情上报及通报
水库大坝发现险情或建筑物运行出现异常时,立即报告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所,街道指挥所在1小时内将出险位置、险情类型、抢险方案及险情处理情况报区防指,同时,通知水库下游居民和学校、企业人员转移。
5 险情抢护
5.1抢险调度
村防汛领导小组、调村抢险队人员和基干民兵上堤抢险,街道防汛指挥所调度运输车辆运送抢险材料。
5.2抢险措施
当水库出现险情时,街道防汛指挥所立即启动抢险预案,迅速调集人力、物力全力组织抢险。指挥所人员按照分工到场指挥,组织抢险。尽可能控制险情,同时向办事处和区防指报告。
5.3应急转移
在应急抢险同时,街道指挥所通知该村有关村民组、学校和企业按预案,组织人员安全撤离,转移群众本着就近、安全、迅速、有序的原则进行,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其他人员。
6 应急保障
6.1组织保障
当气象预报本街道有特大暴雨时,街道、村防汛指挥机构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加强本级防洪指挥工作力量,在处防汛所统一指挥下,按职责分工,负责处理指挥紧急事务和办事处交办的各项工作,确保防洪工作高效运转。
6.2队伍保障
各水库落实50人应急抢险队,承担水库巡查排险任务。
6.3物资保障
村根据水库实际情况,备足备齐碎石、黄沙、编织袋、木桩等材料,以便应急之用。
6.4通讯保障
水库管理人员除按固定电话外,都购置了移动电话,街道、村防洪机构人员都编制了通讯录,汛期24小时开机,保证通讯畅通无阻。
7 《紧急预案》启动与结束
7.1启动与结束条件
根据水库出现的险情,确有溃坝之危险,街道指挥所决定启动本预案。待水库险情处置后,水位降到汛限水位后,或洪灾已过去,转移群众已恢复正常生活后,由指挥所宣布解除应急预案。
7.2决策机构和程序
街道成立防洪抗旱指挥所,由书记任政委,主任任指挥长,分管副主任和武装部长、纪委书记为副指挥长,有关部门为成员。负责指挥全街道防洪抗旱工作。各村相应成立防洪抗灾领导小组,由村支书任组长,负责本村防洪抗灾。当预报有暴雨时,水库埂上坚持24小时值班。一旦有险情,立即报告街道指挥所,街道指挥所各成员按各自的分工,及时到现场组织抢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