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魅力贵池 > 人文历史 > 名人踪迹

龙冬花

发布时间:2012-07-12 11:52 来源:贵池区 浏览:
字号:

 

龙冬花(19292004),女,出生于安徽桐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丧父,被抱到贵池乌沙夹当童养媳。新中国成立后,她积极参加民主反霸、土地改革和互助合作等政治运动,很快成为当地的积极分子,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转为正式国家干部。先后担任柳城乡柳城村妇联主席,柳城乡乡长,柳城村互助组组长,幸福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乌沙人民公社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乌沙人民公社党委委员、幸福大队党支部书记,乌沙人民公社党委副书记,贵池县妇联副主任,安徽省妇联副主任,中共安徽省委委员。中共第九、十、十一大代表,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2年长江洪水猛涨,龙冬花所在的北闸江堤决口,险象环生。危急关头,她奋不顾身地带领群众用身体堵住缺口,保住了长江大堤,使12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十几万亩耕地免遭损失。1954年,长江出现百年不遇的大水,北闸江堤溃塌,顿时洪水咆哮,无数村庄被淹,到处一片汪洋。她不顾个人安危,独架孤舟,在激流中救出7名遇险的乡亲。1956年梅雨季节发生内涝,她夜以继日地带领群众排涝20多天,6次战胜内涝灾害;并抢抓农时带领社员改种单季晚稻200亩,亩产达500斤,全年增产粮食5000多担。她的事迹博得当时全县上上下下一片颂扬声,尤其是她“不怕牺牲”的感人事迹,获得了整整一代人的崇敬。1952年,她被评为全省一等优秀模范和省农业劳动模范,1953年被评为全国妇女积极分子,1957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79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先后18次到北京参加各种全国性会议,并13次见到毛泽东主席。

最引以为骄傲、令她终身不忘的是1956年春,她以特邀代表身份赴京出席第二届二次全国政协会议,会议结束那天即27日晚上,周恩来总理在怀仁堂举行宴会招待全体政协委员,毛主席出席了宴会。她受全体农村政协委员的委托,准备作为农民代表之一向毛主席敬酒。可宴会开始前,由于心情异常激动,她急不可待地来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席前,向毛泽东敬酒。周总理忙向毛主席介绍说:“这就是安徽贵池县幸福农业社社长龙冬花同志。”毛主席当即起身,微笑着一只手拿着酒杯和香烟,另一只手握着她的手说:“好,好,姑娘你多喝,我少喝点。”此时的龙冬花手端酒杯,满目崇敬地仰望着毛主席,感到万分激动和幸福。在旁的新华社记者按下快门,摄下了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随后,龙冬花在怀仁堂向毛主席敬酒的大幅照片,刊登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并制成年画贴进千千万万个农家厅堂,她的事迹也被编入小学课本。

作为亿万农民的楷模、妇女界的骄傲,她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坚持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拼命工作,默默奉献。她每次从北京开会回来,总是发奋工作,拼命劳动,处处带头,别无所求,就连平常到上面开会的补贴金和省里奖给她的两条大水牛也都交给了集体。正如她后来回忆时所说:“那时,我只是想,我是个党员,是劳模,是党代表,应该像毛主席说的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别人前面,享受在别人后头。”由于长期劳作在圩区水乡,她因此得了严重的风湿病,1980年提前退休。2004910日因病逝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