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爷爷,咱们居民群里又有人预定了您的菜篮!”近日,清风街道城北社区“老伙伴”志愿服务队的侯小根带着记者轻轻敲开喻文学家的房门。刚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靠墙柜子上摆放着的四五只菜篮,侯小根一边熟练地帮忙整理着工具,一边借着学编织的“由头”陪老人拉家常,你一言我一语的笑声里满是热闹的烟火气。
这暖心的一幕,源于该社区对辖区内300多位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精准帮扶。此前,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不少高龄老人面临着“情感孤独”的困境,而许多低龄老人则退休后闲不住,总盼着“找点事做”,如何让高龄老人不“闷”、低龄老人有“劲”?城北社区“老伙伴”志愿服务队顺势而生。没想到,这一想法得到了社区内20多位各行业退休、平均年龄61岁的低龄老人积极响应,开展“夕阳互助”行动,以“低龄助高龄”模式,开展上门探望和生活帮扶高龄老人等服务,让银发力量在邻里间流动起来。
侯小根正是服务队的一员。今年9月,他主动认领了自家楼栋周边3栋楼的高龄老人关爱任务,每天穿梭在楼栋间,陪老人们聊天解闷、帮忙修理家电、晾晒床单被褥,偶然发现了喻爷爷编织竹篮打发时光的爱好。侯小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主动将完工的编织篮摆在自己家经营的粮油店代卖,社区也同步在各小区居民群里发布倡议,引起了居民的共鸣。“现在‘喻爷爷牌’手工篮可是居民群里的网红商品。”侯小根笑着说,这份认可,既给喻爷爷的晚年生活添了乐趣,也让他感受到“低龄助高龄”的价值。
“自从加入服务队,我和老伙伴们也能为社区出份力了,生活充满了干劲。”侯小根告诉记者,除了陪伴高龄老人,调解邻里矛盾、排查社区隐患也是服务队的日常。“前几天下雨,我发现小区路上有个井盖松动了,赶紧拍照片告诉社区,当天就修好了。”他感慨道,能为街坊邻居做点实事,不仅让退休生活更有意义,更让大家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在城北社区,参与基层治理的远不止“老伙伴”们。近年来,该社区还积极号召“新伙伴”加入,引导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化身“移动兼职网格员”,他们日常穿梭在街巷,看到路面破损就拍张照、遇到垃圾堆积就报个信,把“随机路过”变成了“时刻守护”。截至目前,该社区已有8名新就业群体加入兼职网格员队伍,及时发现、反馈问题,成为了社区治理的“千里眼”“顺风耳”。
从喻爷爷屋里逐渐升温的烟火气,到街巷里穿梭的“移动网格员”,城北社区正用“老伙伴”的温情、“新伙伴”的活力,织就一张覆盖邻里的“关爱网”,在这张网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参与治理的角色,共同将社区变成了温暖的大家庭,书写出了有温度的基层治理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