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最怕过年过节,孩子们都从外地回来,车子根本没地方停,掉头都是难题。”回忆起过去,梅村镇中新村湾金中心村村民邓飞霞感慨颇深。如今,村里的道路变得宽敞通畅,实现了由“通”到“畅”再到“好”的幸福转变。
改造前(上图)与改造后(下图)
今年4月,在和美乡村建设之初,村两委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停车难”“出行难”“休闲无去处”等困扰村民多年的烦恼被逐一纳入改造清单。根据居民提出的休闲需求,村里还将“15分钟健身圈”理念融入设计思路,将位于村口近1200平方米的闲置晒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进行改造利用。建设完成后,这片多功能广场不仅拥有了近30个标准停车位,还包含了文化休闲大舞台、休闲健身器材等,焕然一新的变化让村民连连竖起大拇指。
如今,村口的广场成为了村民们日常“充电”的好去处,村里的变化让村民们感到十分舒心的同时,也纷纷自觉自愿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这里原本是我家的直角围墙,每次汽车路过的时候,都要下车仔细打量距离才能慢慢转过去。”邓飞霞说道,刚开始提议拆墙让路的时候,村民们的积极性都不太高,但听了村干部讲述“六尺巷”的故事,他第一个站出来,主动把自家围墙往后挪,并用圆弧角代替了原本的直角墙角。随后,村民们纷纷效仿,无偿拆除围墙6处,主动清退废弃房屋7处,累计腾退土地面积达800余平方米,为村庄建设让出宝贵空间。
改造前(上图)与改造后(下图)
在村庄建设过程中,中新村还结合实际,靶向施策补基础短板:在湾金至湾吴段的120米河坝进行生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实用功能的统一。
而在焕新“升级”的村庄里,随处可见的景观石墙也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些垒墙的石头都来自我们村的‘后花园’改造项目。”该村党建指导员王长江介绍道,原先连接霄坑河畔与村部后方的是一片河滩土坡,上面满是杂乱碎石和几间破旧柴房、牛舍。为了实现闲置资源、边角地块的精细化改造和利用,村两委点“废”成景:8700平方米的河滩如今成为了整村的“后花园”,一树、一花皆成一景;杂乱碎石则被村民拾起、清洗、再设计,成为了村里独特的艺术石墙。
改造前(上图)与改造后(下图)
“路宽了,景美了,日子舒坦了,我们的心里都敞亮亮的!”邓飞霞向记者展示村户轮流值日表,表格里从周一到周日,排满了自愿报名的村民姓名。人居环境的改善激发了村民们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不断增强。
漫步在宽敞干净的村道上,石墙圆角尽显乡风文明,沿河而建的“后花园”景致怡人,硬化后的沟渠清水潺潺,生态护坡守护着河岸两边……湾金中心村正蜕变为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幸福家园。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让我们底气更足、目标更明。”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勇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围绕“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目标,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更完备、公共服务更便利、人居环境更舒适,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