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奋进的贵池•“十四五”答卷丨锻造工业“筋骨” 擎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发布时间:2025-11-22 11:36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字号:默认超大

五年,是一个时间刻度,也是一次发展跨越的历程。

“十四五”期间,贵池锚定“工业强区”不动摇,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稳住了工业“基本盘”、挺起了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连续三年荣膺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区称号,工业经济呈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

从工业总量看,工业产值从2020年的408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预计730亿元,年均增长12.3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十三五”末期的163户力争突破至200户。

从工业投资看,“十四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43.9亿元,其中技改投资233.71亿元,年均增速12.6%。

从工业质效看,预计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3%;规模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营收分别持续增长5%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0%。

向新而兴,工业经济稳中提质

五年来,从传统产业蝶变升级到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创新”是一个绕不开的字眼。

在安徽力成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和研发从来都不是稀罕事。自成立之初,该企业便专注于轴类零件高效加工装备细分市场,每年拿出营收总额的6%用于研发,一举打破国外企业在这一细分市场的垄断局面。

2021年以来,该企业紧追新能源汽车占有量不断提升的市场风口,迅速抓住新能源汽车电机轴这一细分市场,掌握了又一项“独门绝技”。目前,该企业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八大系列共80多种数控装备产品,手握国家授权专利120余项。这些创新举措也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6亿元。

该企业将持续不断的创新作为快速发展的动力,恰是贵池工业发展的缩影。“十四五”期间,我区以骨干龙头企业为重点,滚动开展创新平台培育,以创新平台为载体,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转化水平,工业发展的“新”浪潮持续激荡。 

2021年以来,全区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81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个,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个,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个;累计实施技改项目292个,完成总投资233.71亿元,年均增速12.6%。随着技改步伐不断加快,多数企业生产车间都拥有了“三头六臂”和“智慧大脑”,累计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13家、基础级智能工厂7家、先进级智能工厂1家,为区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创新动能。

逐绿前行,锻造新质生产力

五年来,贵池工业由“制造”到“智造”的背后,是产业结构从“原初重”向“高新绿”的转变。

作为国内最大的矿炼阳极铜供应商,安徽友进冠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和瓶颈,一度被铜产业的高能耗、高污染所困扰。而如今,该企业已从高耗能的冶炼企业转变成为名副其实的“零碳工厂”。

“转型的关键,在于企业始终加速向绿色化、数智型、可循环、‘高精绝’方向迭代升级。”该公司总经理李智介绍。目前,该企业1000吨/天难处理金精矿综合回收产品质量提升及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中,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生产装备和节能系统,全面打造“风光储一体化”绿能利用系统,建成纵贯生产管理全流程的跨时空、分场景、智能化控制系统,真正实现“智能制造+绿色生产”双轮驱动。

友进冠华的转型实践为传统企业向“高新绿”转变提供了优秀范例,近些年,这样的转型故事远不止于此。走进省级绿色工厂——安徽省交控工业化建造有限公司,一排排太阳能光伏电板整齐排列在厂房屋顶,通过采用前沿的生产技术和环保设备,该企业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数字化,在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能耗。

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绿色产业园区1家、省级绿色工厂9家、市级绿色工厂15家,数智化转型与绿色转型协同并进的成果颇丰,工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绿色底色不断增强。

聚链成群,挺起工业发展“脊梁”

五年来,产业集群从“点珠”到“成群”,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的转变,贵池工业的脊梁更硬、筋骨更强。

眼下,长江之畔,贵池船舶工业基地内,门吊林立,机器轰鸣,30余艘巨轮建设正酣。

如今,放眼大江大河和近海,处处都有“贵池造”的船影,5000余米长江岸线锻造了我区深耕船舶制造业的先天优势。经过多年发展,从2022年以前只能建造内河船舶到如今拓展建造近海船舶,从过去只做国内市场到如今手握20余艘外贸订单,贵池船舶工业基地产业集聚度、市场国际化、产品高端化等更加凸显。

目前,该基地已成为全省三大沿江船舶工业基地中集聚造船企业最多、占用连片长江岸线最长、占地面积最多的船舶工业基地,也是南京上游最大的民用船舶制造集聚区,拥有8家船舶修造企业,刚落户的芜湖造船厂旗下三点水新能源公司也将为产业链协同注入新动能。

“过去是分散竞争,现在是集群共赢,前不久,总投资18亿元的安徽建工(池州)海工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签约,贵池建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难度船舶的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贵池船舶工业基地有关负责人表示。

船舶制造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链式思维”的推动力。“十四五”期间,我区坚持用“链式思维”助推优势产业聚链成群,推动现有企业创新求变、技术突破,着力招引上下游企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焕新。目前,我区已形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两新一高”主导产业集群,其中铜铝镁新材料、船舶海工装备于今年入围全省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库。

这五年,贵池时时、处处涌动着“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热潮,一片片寂静的土地破土动工,一栋栋崭新的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优质的项目落地生根,构建起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经济画出了一道强劲有力的上行线,贵池工业“家底”愈发厚实。奔赴“十五五”新征程,贵池将以追赶进位之姿,紧紧围绕项目建设、企业培育、产业升级等关键环节,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池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