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奔涌向前的科技创新浪潮中,企业毋容置疑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如何让这些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创新主体加速奔跑,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蹚出一条愈加广阔的路来,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缠绕?贵池正以答好创新之问为契机,助力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突破,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强化平台建设,驱动企业创新发展
仅仅一年的时间里,池州华速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在贵池扎下了根,从“孵化器”的小车间搬到了新购置的大厂房,更在核心技术上有了新突破——材料热熔技术填补了国内工程防水空白,价格更是远低于国外同等品质产品。
快速成长的背后,正得益于池州高新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刚刚起步的科技型“新生”企业提供了茁壮成长的“温室”环境。2024年10月,该公司负责人荣建华选择回乡创业,正是看中了这里优质的孵化环境——缺创业场地,提供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办公地点及生产车间;缺启动资金,第一时间联系金融机构,为企业成功申请到200万元担保基金;缺技术支持,多方联系搭建平台,助力企业破解“卡脖子”难题。“从落户到发展壮大,我们在‘孵化器’里跨过了一道又一道坎。”荣建华感慨道。
为了让企业愿创新、敢创新、能创新,我区打造了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服务团队运营孵化器,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厚植创新生态的“养分”,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孵化服务,帮助企业降低创业成本和运营风险,不少类似华速科技的初创型企业都靠着创新解决了诸多“成长的烦恼”。
持续优化的“孵化”环境,吸引企业“用脚投票”。今年以来,新引入孵化企业30家,累计培育毕业企业达38家。目前,孵化器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9家,相较去年同期实现翻番,仅今年上半年在孵企业就已产出知识产权30件,同比增长超80%,创新动能持续释放。
除了国家级孵化器这一创业支持平台,我区还持续推进金属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及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建设,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后盾,也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创新不能‘闭门造车’,我们围绕‘两新一装’主导产业,通过各类创新平台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资源,大力支持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实现技术‘需求端’和成果‘供给端’的精准对接。”池州高新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托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正成为推动贵池发展的“真金白银”。
探索梯度培育,精准匹配“智慧大脑”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如何强化企业在科技研发中的主体地位,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贵池将梯度培育作为重要发力方向。
安徽丁桦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内窥镜研发和生产的科技型企业,成立时间虽然不长,却在行业领域拥有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年内订单都已排满。“企业入驻贵池至今,政府、园区一路陪着我们成长,先后解决了场地、资金等诸多难题,精准的服务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创新活力,整体发展远超预期。”该公司负责人朱龙生告诉记者,特别是梯度培育模式,让企业有了努力的方向,今年申报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计划明年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跃升,丁桦工业的成长路径正是贵池梯度培育科技型企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以科创企业攀高五年行动计划为统领,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型标杆企业”成长全链条,建立企业培育库并实施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加快推动企业实现梯次跃升,形成科技型企业梯度发展矩阵,让“乔木”参天、“灌木”茁壮、“小草”葱郁。
在攀高向新的过程中,企业常会遇到一系列“瓶颈点”“硬骨头”“卡脖子”问题,对此,我区启动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把阻碍企业创新发展的技术瓶颈和关键难题张出榜来,在全国范围内广发“英雄帖”,期待有识之士前来“揭榜”。
安徽聚力石油钻采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的“榜单”就在今年3月被合肥工业大学一举拿下。目前,该公司与合工大合作的超高压油气井钻采装备关键零部件开发及应用项目已经启动,即将进入产品试用阶段,争取尽早推向市场。
在该公司行政部经理许乾龙看来,“揭榜挂帅”可谓是“及时雨”一样的存在,“在此之前,我们是光凭想象摸索前进,缺少专业理论的支撑,没有个三五年是实现不了的。”许乾龙告诉记者,“揭榜挂帅”精准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需求,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让企业少走了不少弯路,该项产品走向应用市场后,将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也让企业更有信心、更有能力由零部件加工配套为主向成套整机装备转型。
目前,我区已有包括聚力石油在内的5家企业成功立项2024年度“揭榜挂帅”科技项目,这种服务新模式为企业的发展打开了一条新路,让更多的“最强大脑”和“能者”能深入企业发展中各显神通,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枝繁叶茂”
企业刚起步,各环节懵懂摸索;想搞创新研发,经费却算成“糊涂账”;手握核心技术,却不知如何申报知识产权……这些曾让科技型初创企业头疼的“成长烦恼”,正随着“科技管家”的专业服务逐一被化解。
今年3月,我区创新推出“科技管家”服务模式,以“一对一”精准对接、全链条贴心帮扶,将政策红利、专业资源直送企业,为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在实验室里搞研发是强项,可一碰到材料申报就犯了难。”池州市九华明坤铝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方颖坦言,作为一家专注于高强、高韧铝合金新材料、新产品设计、研发、生产的企业,该公司技术实力雄厚,但在申报“手机板材制造用铝型材生产温度检查方法”等相关知识产权时,却因不熟悉流程陷入困境。
针对企业的这一困惑,深耕知识产权领域的“科技管家”廖凯敏第一时间主动上门,结合政策规定和企业研发实际,“一对一”指导梳理核心创新点、补充关键实验数据、完善证明材料。“本以为要反复修改,没想到在‘管家’指导下,一次就通过了审核,现在我们已有22项核心技术拿到发明专利证书。”方颖笑着说。
目前,我区已引入三家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组建10余人的“科技管家”团队,提供法律、财务、融资、知识产权等全方位支持。“科技管家”服务模式仅是我区“陪伴式”扶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企业的加速奔跑,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近年来,我区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既做到“有求必应”,也做到“无事不扰”,围绕企业成长的所需所盼,集多部门之合力,用优质营商环境吸引要素资源集聚,着力破解成果转移转化、金融支持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撬动人才、技术、资本的高效协同。这些举措,让不少企业在贵池这片沃土上大胆创新、安心发展,服务的“温度”正成为企业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
编后语
创新,是决胜未来的“关键变量”,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更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的最关键“钥匙“。7月30日,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全省季度工作会议上,聚焦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等7个方面,提出47个需要思考和破解的重大问题。这些“创新之问”,是全省以创新开路、靠创新破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必答题。
“创新之问”也是“发展之问”,当前,贵池正以答好“创新之问”为引领,结合“十五五”工作谋划,主动领题、破题、答题,努力交出具有辨识度的贵池答卷。今年前三季度,贵池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创新带来的新动能正持续释放。
从科研实验室到生产一线,在贵池大地上,关于创新与发展的故事仍在延续,不少创新型企业正在拔节生长,已有越来越多“贵池创新”“贵池智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未来,贵池将继续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入手,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厚植创新沃土,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蹚出更多新路、加速奔跑,不断释放新动能、彰显新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