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田畴尽黄,正值粮食抢收、秸秆处理的关键期。10月27日,在秋江街道阮桥社区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过去无处安放的农作物秸秆正在上演一场令人惊叹的 “点草成金”的神奇。搂草机将散落田间的稻秸规整成行,紧随其后的两台大型秸秆打捆机开足马力,沿着秸秆带往返穿梭。
伴随着有节奏的轰鸣,干燥的稻秸被迅速“吞入”机腹,经过压实、捆绑,不一会儿,一个个规整坚实的圆柱形草墩便从机尾“吐出”,稳稳落在田间。田埂上,运输卡车络绎不绝,将这些“丰收的果实”运往临近的收储点……
正在田头协调作业的池州众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丰公司”)总经理汪玉海手机响个不停。“这几天特别忙,不断有大户和村干部来电话预约秸秆收储服务。”他介绍,目前该企业的服务范围已覆盖我区秋江街道、牛头山镇、乌沙镇等镇街的30多个村,为百余户种植大户提供专业的秸秆综合回收利用服务。
秸秆打捆离田后,田间变得干净平整,为接下来的油菜、小麦播种腾出了空间,抢出了宝贵的农时。“田地能尽快复用,对我们农民来说就是最实在的好处!”秋江街道种粮大户韩校帅站在自家田埂上,看着迅速被清理干净的千亩稻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早些年,秸秆不好处理,偷偷烧了,烟雾腾腾,更影响环境,后来虽然可以卖给综合利用企业,但光靠人工打包,成本高、效率低。现在好了,专业公司直接带设备到田里,一两天就能把我这一千亩水稻秸秆处理完。”
为何要费大力气将秸秆离田?汪玉海解释道:“秸秆综合利用方法多样。有的农户选择用大型旋耕机就地粉碎还田,但不能年年如此,否则土壤过于松软,庄稼容易倒伏。所以很多大户不愿意长期单一还田,我们这种专业做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的企业就有了用武之地。”
离田后的秸秆,踏上了“变废为宝”的旅程。不远处,众丰公司今年在秋江街道新建的秸秆综合利用饲料工厂内,工人们正熟练地将收来的秸秆“喂”入生产设备,坚硬的秸秆经过加工,瞬间变得柔软细碎,随后被迅速打捆、包膜。这些包裹严实的草捆经过发酵,将变身成为牛羊禽类喜爱的“营养罐头”。
“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1吨普通秸秆的营养价值平均能顶0.25吨粮食。”汪玉海指着新建的厂房介绍,今年该企业投资超过2000万元,新建了育秧基地、烘干中心、饲料加工厂和仓储中心,在秋江街道基本形成了从粮食种植到秸秆收集、储运、加工、利用的全产业链。10月9日开始水稻秸秆回收,目前回收量已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年能收集各类秸秆超过2万吨。
据悉,该公司将回收的秸秆转化为清洁能源和优质饲料,每年可为周边企业提供超过1万吨的清洁能源,年产饲料万余吨。近年来,我区在筑牢禁烧防线的同时,将工作重心向秸秆综合利用倾斜,目前已建有镇街秸秆收储中心12个,建设各类“五化”利用企业19家。2024年,贵池全年秸秆综合利用量29.5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其中产业化利用量占比达到58%以上。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区将继续争取项目支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优化产业布局,不断培育规模化秸秆五化利用企业,拓展秸秆“五化”利用产业链,通过探索多元路径、搭建产业闭环,蹚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绿色发展新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