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连续多日的阴雨终于退场,久违的阳光铺洒在大地上,池州市益林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甘彩霞瞅准时机上山查看新栽的西梅树。
虽是深秋时节,山林间依然满目葱茏。“你想象不到,前几年这里一到雨天,雨水夹杂着沙土、泥石滚落下来,整条路没办法走。”甘彩霞对记者说。十几年前,甘彩霞和丈夫看中贵池区涓桥镇新桥村离池州主城区近、生态环境好等优势,办起了农家乐,又拓展垂钓、民宿、研学等新业态。
“一开始不懂行,顺山坡种植果树,反而不利于保水保土。”甘彩霞说。去年,通过坡式经济林综合治理项目新建挡墙、排水沟、沉沙池等设施,为果园新建一套“水利水保系统”,验收通过后,获得奖补资金71万余元。
2022年6月,贵池区作为省级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县,将水土流失治理与特色产业、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开始实行“先建后补、以效定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经营主体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并给予一定奖补。
“贵池地处皖南,多为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且坡度较陡,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受农业生产、项目建设、旅游开发等因素影响,水土流失明显,传统由政府主导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常常面临资金不足、效率不高、后期管护无人问津等难题。”贵池区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苏胜全告诉记者,“以奖代补”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有效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治理的积极性。
“水更绿山更青,生意也愈加红火,去年的收益涨了三成,还被评为3A级风景区。”甘彩霞高兴地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