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姚家伟荣登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发布时间:2025-10-16 08:54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字号:默认超大

“出来了,出来了,姚老师上榜了!”10月15日上午,梅街镇姚街村党群服务中心室内热闹非凡。姚家伟和村民们正围坐在电视机前,一同观看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当姚家伟的照片和名字出现在榜单上,室内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这位守护了池州傩戏三十余载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其卓越的贡献和崇高的品德,获得了“中国好人”这份沉甸甸的荣誉。

谈及上榜感受,姚家伟的语气平静而坚定:“这份荣誉对我而言,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时刻提醒我要扛牢肩上的担子。”这份责任感源自于三十余年守护文化根脉的深切体会。

1965年8月,姚家伟出生于当地傩戏世家,自小浸润在锣鼓与唱腔中;12岁拜父辈为师学戏,从身段步法、唱腔念白,到傩面具绘制、鼓锣演奏,每一项都反复打磨。为练好一个定格亮相动作,他对着镜子练几小时,手臂酸痛也不歇;为找准唱腔韵味,他每天天不亮就去村后山坳吊嗓子,寒来暑往从未间断。为抢救濒临失传的剧目,他踏遍乡村寻访老艺人,在姚氏宗祠案头逐字誊写虫蛀旧剧本,让《山里姚》等六部剧目重见天日。面对“老戏跟不上时代”的质疑,他坚守更求新,2019年以传统剧目《五星会》为基础,改编出《五星观伞》,通过“福、禄、寿、财、喜”五星同台、11人舞伞的热闹形式,让年轻人爱上传统面具戏。从2005年南昌傩文化周“伞舞”获金奖,到2008年巴黎“原生态意象节”上赢得国际认可,他带着池州傩戏一步步走出池州、走出国门。“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不能在我们这代断根”,凭着这份执着,他逐渐成长为傩戏传承的骨干。在2008年2月,姚家伟被原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傩戏(池州傩戏)代表性传承人,2024年,姚家伟获评“池州好人”,此次荣登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看到家伟获得这项荣誉,我们心里特别自豪!”在哥哥姚家茂眼中,这一殊荣既是对姚家伟匠心传承傩戏的认可,更是对他热衷公益的肯定。多年来,姚家伟始终用行动诠释着这份担当:主动揽下姚氏宗祠管理重任,每周定期清扫院落、擦拭文物;积极参与村里养老服务,陪老人唠家常、送温暖;技艺传承方面,不仅深耕“传帮带”,在2015年池州市启动非遗“名师带徒”工程后,作为傩艺培训班老师,先后带出方超、姚新祥等十多名徒弟,为池州傩戏培育多名传承人,也搭建传播平台,如今姚街村每年正月初七、十五都会联合周边村落共同开展傩戏展演,大家齐聚一堂交流技艺、共享经验,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参与傩戏,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新生活力。

对于“戏曲活化石”傩戏能传承千年的关键,姚家伟认为核心是“信仰”:“傩戏传递向善向上的正能量,让人存敬畏、行有止。”正是这份深厚文化内涵,支撑着他扎根乡土、倾注热忱,始终以不懈的演出与传承让池州傩戏在当代绽放光彩。谈及未来,他目光坚定:“守护传承和创新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让这份珍贵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