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乌沙镇红庄村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枝头,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一体化联合收割机往来穿梭,齿轮转动间,整排稻株被整齐卷入,谷粒迅速归仓,稻秆同步还田,现场高效有序——这里正是贵池区科学施肥增效“三新”千亩方项目测产的现场。
“今年我区天气总体风调雨顺,加上一系列提产、稳产措施的接连实施,水稻长势较好。”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石军随手捻起田边一株稻穗,“你看这稻穗,穗大粒重,预计亩产不会低。”
仿佛为了印证石军的话,不一会儿,测产结果出炉:实收面积2.28亩,实收鲜谷2153.35公斤,除去水分和杂质,折合亩产706.61公斤,相较这块地去年660公斤的亩产增长了约46公斤。
得知测产结果,种粮户杨贵仓喜上眉梢,看着一袋袋稻谷称重上车,他忍不住感慨道:“我种了十几年粮,承包规模从开始的一两百亩逐渐增加到现在的一千余亩。现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不断融合,耕作和管护方式真是今非昔比。”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技术集成与政策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我区以“稳面积、提单产、减损耗、增效益”为主攻方向,重点围绕“四推四提”(推广集中育秧,提高秧苗素质;推广机械栽插,提高栽植精准度;推进沟系配套,提高精细管理水平;推进“一喷多促”,提高产量,减少因灾损失),全面推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区陆续实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促进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科学施肥增效“三新”集成推进县(水稻)等一系列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水稻品种选择方面,我们积极引进超级稻以及具备耐高温、抗倒伏、抗稻瘟病特性的高产优质品种,同时选用再生能力强、耐碾压、适宜机收、高温钝感且品质稳定的高产优质再生稻品种,全面提升水稻生产在复杂环境下的抗逆性与适应性。”石军向记者介绍。而在培育壮秧环节,大力推广壮秧剂拌土、药剂拌(浸)种、机械化播种、暗化出苗、微喷灌控水等智能化、标准化集中育秧技术,有效提升秧苗整体素质与育秧效率。后期再结合科学合理的机械插秧、精准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配套措施,构建起“良种+良法”一体化技术体系,为实现水稻高产稳产、提升稻米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全年,全区水稻播种面积48.8万亩,预计总产量达25.9万吨,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有望实现双提升。当前,全区各地中、晚稻陆续进入集中收割阶段,广袤田野间机械轰鸣、稻浪翻滚,一幅“稻谷满仓、丰收在望”的秋收画卷正在贵池大地上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