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贵池区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就业难、就医难、办事难、矛盾纠纷化解难等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以“贴心零距离”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看得见的变化取信于民,以扎实的成效让群众满意。
就业不出门。设立区、镇、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和区、园区、企业三级用工服务网络,完善131027人的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库;出台农民工返乡就近就业激励机制和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入园就业奖励政策,实现4875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创建四大农民工创业园,举办创业模拟培训,已有132人成功创业并带动就业1176人次。截止5月中旬,全区新增就业实名制登记2300人,失业人员就业1200人,组织就业技能培训16个班次,受训1100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援助对象196人。
看病不出村。作为全省医改32个试点县区之一,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183个村级卫生室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实行新农合门诊统筹结报,开展承担35%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对村卫生室的设置、人员、业务、药械进行统一管理。截止5月份,各村卫生室已配合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2万份,完成老年人健康体检62523人,对71220个高血压患者、12976个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
办事不出镇。按照“五个标准化”即办公设施标准化、服务事项标准化、服务流程标准化、办事制度标准化、中心大厅设置标准化的要求,今年共扩建、改建了18个镇街为民服务中心,并要求中心工作人员在业务上“一专多能”,熟悉各项业务的办事流程,避免因职工请假等原因出现岗位缺位,实现AB岗工作效果,让来往办事的群众不跑“冤枉路”。同时,全区220个村(社区)都依托现有办公场所设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林、计生、低保、新农合、涉农补贴等38项便民、利民、惠民服务项目全部进驻为民服务中心,实行“一门进”、“全程代理、办理”制,确保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矛盾不出区。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共安排14名区级领导公开接访67次,接待群众来访91批199人次,其中党政主要领导接访8次、接待群众17批28人次。实行领导干部带案下访、主动约访,开展3次专项排查,排查交办各类信访突出问题和信访隐患41件。扎实开展“信访积案化解绩效年”,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重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牵头集体会商挂牌督办,实行签单销号办结,5月份省联席办交办的14件信访积案已有7件报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