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牌楼镇牌楼村,有一个祖孙两代六名军人的光荣之家,这个家庭演绎了接力参军、精忠报国代代相传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光荣之家,倾听他们分享心中的家国情怀,了解他们如何把红色基因辈辈传承。
步入正屋客厅,景象顿殊——满墙的喜报与荣誉勋章交相辉映,光芒夺目。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是那些跨越不同年代、身着各色军装的军人戎装照,无不诉说着一个“军人世家”的荣光与传承。
“从爷爷扛起钢枪开始,到我们5个堂兄弟接续入伍,祖孙两代,我们家走出了6位军人!”提起这份沉甸甸的“参军史”,孙辈中年龄最小,也是参军最晚的金意话语里满是藏不住的自豪。
金意告诉记者,金家的军旅血脉始于祖父金泉水。1949年,金泉水毅然应征入伍。八载烽火岁月,他曾跨过鸭绿江投身抗美援朝,也曾转战西南剿匪前线,更曾随部队挺进雪域高原驻守西藏。他用青春与热血,在战火硝烟中熔铸了不朽的军魂。解甲归田后,金泉水肩头的那份担当却从未卸下。他将铁打的军人作风深深融入生活日常,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不渝。
“爷爷走得早,可奶奶总爱念叨他。”金意回忆道,儿时最温馨的记忆,便是和兄弟们依偎在奶奶身边,听她一遍遍讲述祖父的烽火岁月。而在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上甘岭战役——零下42度的极寒中,爷爷和战友们却身着单薄的衣衫,刺骨的严寒与密集的炮火吞噬了无数战友的生命……
每每讲起爷爷在战场上落下的累累伤病,奶奶的声音里总带着藏不住的心疼。而那些关于冰天雪地、浴血奋战的画面,也早已深深镌刻在金家后辈的心底。正是在爷爷这盏“明灯”的指引下,从2000年到2012年的12年间,金家五兄弟——金意和他的堂兄们纷纷在适龄之年追随着祖父的脚步,参军入伍。
“兄弟们私下常说,部队训练确实苦,尤其刚下连队那会儿,想家,更想奶奶。”金意坦言。然而,每当训练场上的疲惫袭来,眼前总会浮现爷爷在零下42度的严寒里浴血奋战的画面,而这股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他们一次次挺直了腰板,咬紧了牙关。汗水浇灌出荣光,在各自军旅生涯中,五兄弟勤学苦练,喜报也接踵飞回金家小院,“三等功”勋章、“优秀士兵”称号……每一份荣誉,都是对祖辈军魂最深沉的回应。
如今,“一门六军人”的故事,已成为牌楼镇乃至周边乡里广为传颂的佳话。金家祖孙用热血与忠诚书写的精神谱系,像一粒火种,点燃了更多年轻人的从军报国志。据牌楼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陈亮介绍,仅在过去的五年间,该镇就先后有27名热血青年响应号召,投身军营。他们在部队淬炼成长,捷报频传——累计斩获“三等功”13人次、“优秀士兵”等荣誉34人次。这一组组跃动的数字,正是金家精神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接力传承的最生动注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