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近段时间,高温天气一波接着一波,伴随着滚滚热浪而来的是潜伏在我们身边的高温疾病,还可能埋下各种健康隐患。什么是高温病?如何防治高温病?日前,记者走访多家医疗机构,梳理了一份“高温健康攻略”。
7月11日,记者在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见到急诊科主任程度振时,他正带着团队清点冰袋数量。“如有高温病患者就诊,我们会第一时间用冰袋放置在患者各大动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程度振解释道,由于近期气温持续偏高,中暑患者的就诊率明显有所提升。 “中暑的发病顺序通常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最严重状态就是热射病。”程度振告诉记者,热射病患者体温可达40℃以上,伴随意识模糊、脏器衰竭等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日常生活中,露天作业者、车间高温环境从业者、老人、婴幼儿、孕产妇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均是高温病的“高危人群”。
他也给出了关键提醒:7至8月份是高温病的高发期,广大市民和劳动者应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闷热等环境,尽量减少外出和剧烈运动,户外活动时应穿着轻薄的衣物并做好防晒,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一旦发生先兆中暑(头晕、头疼、恶心等)的情况,要立刻转移至清凉处降温并适当补充含盐饮料,发现昏迷等情况要及时拨打120。
预防高温病,中医也有着自己的“小妙招”。“高温病不是简单的‘中暑’,是一组因高温引发的疾病统称,对健康的威胁远比想象中复杂。”池州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中医师冯向亮介绍,高温病还可能引发肠胃不适、皮肤类疾病、失眠等问题,如果身体出现十分不适的状态,要及时就医。
“中医度夏讲究的是未病先防,核心是避暑热、清暑湿、生津液。”针对高温天的健康挑战,冯向亮给出“三步调理法”:一是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可适当饮用酸梅汤与绿豆粥;二是遵循“夜卧早起”规律,23:00前入睡,午间(11:00-15:00)减少外出,可选择清晨或傍晚散步、打八段锦;三是适度“拍痧”,疏通经络,用轻柔手法拍打颈背部、肘窝、腘窝,帮助排出暑热湿邪(注意避开破损皮肤,力度以微痛可耐受为度)。
“高温病可防可控,关键是提高警惕、科学应对,目前我们已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科普,向广大市民朋友宣传高温病防治知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科长邢广亚介绍,近段时间,将常态化入企宣传,重点普及户外作业防护知识,提醒相关企业设置阴凉休息区,提供防暑药品,加强健康监测,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发现异常及时送医救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