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连续5届蝉联省级文明单位到荣膺全国文明单位,多年来,贵池区人民检察院以法治为笔、以文明为墨,将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融入文明单位创建实践中,书写着新时代检察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贵池答卷”。
走进贵池区人民检察院,一股沁人心脾的文明之风扑面而来,记者注意到,该院依托办公区走廊、墙壁等空间,匠心独运地设计了一层一景的检察文化长廊,集检察文化、廉政文化、党建文化、队伍建设等于一体,涵盖上级检察机关工作部署、廉政警句、励志名言等内容,让新时代检察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沁入每一位干警的心田。
这种“抬头可见、驻足可学”的文化浸润,正是贵池区人民检察院耕播文明之种的生动实践。“目前,全院已建成党建学教中心、公益诉讼法治宣教中心、检察文化长廊、新媒体工作室、图书阅览室等文化阵地。”贵池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工会主席孙贵桐介绍,该院坚持把文明创建融入文化建设,将无形的文化有形化、环境化,营造文化育检、文化兴检、文化强检的工作氛围,让干警在耳濡目染之间、行走俯仰之际不断提升文明素养。现如今,业务精湛、担当实干、文明有礼已成为贵池检察人最鲜明的标签。
文明之风并不止步于文化阵地建设,在全国文明单位创建的征程中,该院还将司法为民的初心和精神文明的实践贯穿于检察司法办案全过程,延伸至助力平安贵池、法治贵池建设的方方面面,引领着干警在守望公平与正义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图为邀请民营企业家代表旁听庭审)
“感谢检察机关的监督协调,让我能够依法外出开展业务。”不久前,涉企矫正对象何某办完经常性跨市县活动审批手续后对区检察院的“严管厚爱”颇为感慨。保障涉企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经营+依法监管”两不误是该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擦亮“老娘舅”护企品牌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该院聚焦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长按“护企键”,打出“组合拳”,成立“老娘舅”护企工作室、“检小助”工作站,落实企业家约见检察长等制度,以检徽的光芒,为贵池高质量发展照亮前行之路。此外,该院还深化“温暖控申”品牌,紧盯民心所向、民生所急,用心用情办出了不少让群众有感受、社会有共鸣、法治有回响的高质效案件。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沐童·惜华”更是该院温情司法的亮眼名片。该院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法治宣传教育和司法保护,持续推进检察干警担任法治副校(园)长工作,精心“烹饪”法治讲座、模拟法庭、参观基地、普法微视频等一道道美味的“法治大餐”让青少年“大饱口福”。“在审理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各类案件时,我们也坚持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贯穿于始终。”贵池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唐健坦言,希望能用司法阳光护佑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之路。
随着该院各类检察工作品牌的持续擦亮,文明不再是墙上的口号,而是被精准注入了检察履职的各个环节,锻造了一支堪当时代重任的过硬检察队伍。“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是提升队伍素养的‘铸魂工程’,更是回应人民期待的‘民心工程’。”贵池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正华的话语掷地有声。多年来,这支朝气蓬勃的检察队伍,足迹遍布大街小巷、村舍农田、企业车间,既有普法“轻骑兵”将法治宣传落到“家门口”、送到“心坎上”的剪影,也常常可见“检察蓝”化身“志愿红”参与清扫垃圾、文明劝导、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的身影,时时处处传递着检察担当。
在文明培育的土壤中,典型示范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该院先后荣获“全省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优秀集体”“安徽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等称号,20余名检察干警荣获“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工作者”“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当“全国文明单位”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贵池区人民检察院将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推动检察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同频共振,将文明内化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自觉追求,让检徽下的文明脉动更加强劲有力,将法治文明的“种子”播撒在贵池大地,不断续写贵池检察的使命担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