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点亮乡村美好生活——梅街镇美好乡村建设见闻

发布时间:2013-05-27 07:1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原创 浏览:
字号:

 

 

初夏,走进梅街镇刘街社区,首先进入视线的是入口处一座新耸立的假山,在高大的古树下,让人感觉温馨祥和。从这里进入集镇,沿路干净宽敞的街道顿时让人眼前一亮:新铺设的水泥路向纵深延伸,40盏漂亮别致的路灯从街头耸立到巷尾,依街而建的文化墙线条分明,村后方白洋河两侧婀娜多姿的树木在风中婆娑起舞,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刘街社区集镇是梅街镇首批美好乡村中心村之一,为原刘街乡政府所在地,约200户、800人,是池州傩戏的发源地。随着刘街乡的撤销,这里基础建设迟缓,集镇面貌杂乱无章。在这次美好乡村建设的大好机遇下,梅街镇按照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美化村容村貌的原则,结合社区实际,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杜绝大拆建,根据农村群众生活习惯和特色编制规划,着力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乡村靓丽的新型农村社区。

  现在,整齐的商铺、干净的路面让人心旷神怡,特别是文化设施的添增,道路硬化,环境绿化美化,公共照明、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使集镇重新焕发了青春。

  与刘街社区不同,潘桥新村是梅街镇在“7·10”特大洪灾后统一规划建设的安置点,但受资金制约,这里基础设施一直不完善,路面硬化改造、卫生环境整治等是居民反映较多的问题。自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后,潘桥社区抓住机遇,通过一事一议筹集了部分资金,优先解决道路硬化问题,并发动群众整治环境卫生,使这里的卫生环境和硬件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记者看到,如今新村里一排排现代乡村别墅错落有致,新修的650米水泥路连接着左邻右舍,房前屋后再也看不见散乱堆放的柴草垛、臭气熏天的露天茅厕等脏乱景象……整个新村里透出一股大气、雅气、秀气。现在环境改善后,生意兴多了。初步的建设成果,让在开土菜馆,也是美好乡村理事会成员的方炳辉赞不绝口。

  群众幸福了,工作就成功。投入再多,也值得;付出再多,也欣慰!对美好乡村建设,梅街镇主要领导这样认为,他们表示,区委、区政府部署实施了美好乡村建设,农村老百姓也需要帮助改善生活环境。镇政府的责任就是实实在在去做,通过中间牵线引导,使美好乡村建设既体现本地的特色,又满足群众需求。

  在刘街社区,傩文化和美好乡村一样成了居民最热门的话题。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梅街镇注重突出傩文化这个金字招牌,将傩文化旅游建设贯穿始终,大力发掘傩戏文化,倾力打造傩戏之乡旅游胜地。目前,刘街中心村已构成了以入口景点、傩戏文化长廊、河边休闲文化广场、古树、刘氏宗祠、老街、古民居等为主要内容的池州傩文化旅游地雏形,建成后将填补我市傩戏文化旅游空白。

  建设美好乡村,最主要的是靠群众参与,这是刘街社区前期工作的宝贵经验,他们除了结合实际,着眼长远,讲求科学的基础上,坚持规划先行,还把尊重民愿作为实施美好乡村建设主要依据之一,使得美好乡村建设从设计规划走向了落实,从政府主导变成了全民参与。目前,该社区全民共建美好乡村氛围浓厚,广大群众除自觉参与环境整治外,还纷纷在征用土地、清除路边菜地、堆放物和拆除危旧房屋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如刘街集镇原居民邹昌富赠送一座60多吨的景观石用于打造村庄入口处景点;村民刘中厚等纷纷捐资修路的事例举不胜举。

  美好乡村建设不是一句空话,需要用资金来支撑。记者了解到,该镇已建立了多元投入机制,在中心村亮化工程中,镇财政投入40多万元;还启动一事一议机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投资投劳;同时,积极申报项目,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合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如今,梅街镇的乡村面貌变化日新月异,这里农民祖祖辈辈期待的美好生活,正一步步走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