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踏入梅街镇长垅村,只见连绵的山峰茂绿繁盛,870亩的青梅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颗颗圆润饱满、长势喜人的青梅果藏于绿叶间,惬意地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再过十来天,这些青梅果将迎来采摘季。
谁能想到,如今生机盎然的长垅村,在多年前是一个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贫困村。“过去长垅村就有着‘三山夹一垅’之称,我们的劣势是地处深山、位置偏僻,但偏远的位置,也造就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桂秋生坦言,找对了路子,“地理劣势”也能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转变就发生在2019年,得益于“千企帮千村”行动的开展,该村与贵池区大唐矿业有限公司“牵手”结对,先后流转了村内870亩闲置土地,建起了青梅基地,由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行统一供苗、统一收购,这样一来,销路不愁,价格也有保障,可谓是后顾无忧。
青梅树的生长周期较长,通常需要8到10年才能进入盛产期,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前提下,目前年产青梅鲜果超1万斤。虽然产量有限,但毕竟能看到收益,对于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村子而言,已然是实现华丽转身,在昔日荒芜寂寥的山坡之上闯出了一条“梅”好产业路。“老话说得好,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农业产业发展从投入到产出必然有一个过程,我们很愿意成为这个‘种树人’,为村里未来发展打下基础。”桂秋生告诉记者。待青梅树进入盛果期后,预计每年每亩产量可达2000余斤,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预计,届时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0余万元。
“这底下可还藏着‘宝贝’呢。”在桂秋生略带神秘的指引下,记者注意到,郁郁葱葱的青梅树下,一垄垄黄精长势喜人。时间追溯到2020年,看到刚刚种下的青梅树间隙甚大,苗木间空地荒着着实可惜,该村村两委的心中有了新的盘算:“能不能在青梅树下套种其他作物?”
在请教相关专家后,最终该村决定尝试在其中350亩青梅树下套种黄精。“由于黄精喜阴,在青梅树下种植黄精,枝叶可以为黄精遮挡阳光直射,对黄精的生长非常有好处。”桂秋生介绍,这些年,村两委一直想方设法为村集体经济开辟新的增长点,目前,该村还计划依托青梅基地和茶叶基地,逐步延伸茶叶深加工、农事体验等产业链,真正将地处深山的“劣势”转换为茶文农旅融合发展的优势。
产业发展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带来了“盼头”,也实实在在带动了不少原本只能靠务农补贴家用的村民实现了就业增收。一年到头,适时采取除草、施肥、剪枝、松土等一系列精细化管护措施,对于尚在生长期的青梅和黄精而言必不可少,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据了解,目前该村共有10余名村民稳定从事管护工作,年均可增收约2万元,而在采摘季、除草季等临时雇佣的村民则按天结算。“有活干、有钱赚,生活就有劲头、有奔头。”桂秋生说,早在青梅基地建设过程中,该村村民便已通过土地流转直接增收近165万元。现在,村民们都盼望着青梅尽早全面进入盛产期,真正发挥特色产业“造血”功能,让日子越过越“梅”好、越过越红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