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进入小麦成熟期,田野间麦浪飘香。连日来,轰鸣的收割机来回穿梭在贵池各地麦田中,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场景。
5月24日上午,笔者在殷汇镇汇丰村的麦田里看到,金黄色的麦浪在田间翻滚,麦粒颗颗饱满,几台收割机、秸秆打捆机、大型旋耕机正在田里大会战,它们轮番上阵作业,收麦、秸秆打捆、灭茬旋耕,干得是又快又好!殷汇镇长青农机合作社社长刘兵是这块麦田的主人。他高兴地告诉笔者,自己耕种的3200亩小麦,从耕种,到收割,全程都是机械化作业,特别是今年小麦亩产超700斤,比往年高了百多斤,大丰收,特别高兴。
然而每年的夏收季节,秸秆处理就成为农田里绕不过去的坎。笔者从区农机局获悉,今年“三夏”期间,该局不仅发挥农机在夏收中的主力军作用,还大力推广秸秆切碎还田和收集打捆,使秸秆利用开始由“堵”向“疏”转变。
“往年收完麦子,满地都是麦秆,大热天又耙又叉,烧不敢烧,搁又没地方搁,别提多麻烦。现在你看多好,连收割带打捆一次解决了。”刘兵高兴地说。往年秸秆破碎还田后易产生氨气,影响水稻秧苗成活。今年,区农机局指导他购买了打捆机,将收割抛撒在田的秸秆打捆,售卖到三二五生物质发电厂发电,不仅解了他的难题,还增加了一份收入。
“去年夏收时,为了防治秸秆焚烧,镇上组织了100多名镇村干部死看硬守,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殷汇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说,今年,他们提前谋划、宣传,引导农户发挥农机作用,对油菜和小麦秸秆实施机械化还田或打捆后销售,有效遏制了秸秆焚烧现象。
通过多年的农机技术推广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该区农民对农机生产效率普遍认可,到2017年底,全区农机保有量突破3万台,全区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3.7%。在此基础上,该区农机化推广的重心已开始从之前的“有”到“优”,从数量向质量转变,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节能、优质、高效、大型农机,进一步提高农机作业效率。
在当天的现场会上,区农机局展示了新引进的一台收割打捆一体机。记者看到,前头麦秆“吃”进去,麦穗存到“肚子”里,后头“吐”出四四方方的麦秸捆,一个个有序地落在地上。区农机推广中心负责人说,较传统收割机和打捆机分开作业,由于该机械将收割机和打捆机功能合为一体,只需一人操作,收割、打捆,一体成型,效率明显提高,受到了在场的农民点赞。
听说当天有新式农机展示,今年承包了600亩耕地的梅村镇汪神州,丢下手中农活,特地赶来参观。在收割打捆一体机旁绕了良久,汪神州由开始的好奇变成了啧啧称赞,对新机械“很兴奋、很心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