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小孩哥”“小孩姐”时常在网络上“出圈”,可谓是“年龄不大、本事不小”,常常让成年人自愧不如。在贵池,也有这么一群“小孩哥”“小孩姐”,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不在话下,好想法频出、金点子纷呈,社区工作人员都啧啧称赞:“这群小朋友做起事来,比我们大人还较真。”他们就是秋浦街道翠微社区的“微米”儿童治理团。
日前,该社区不少细心的居民发现,大家最常去的活动广场——篮球场上,一排原本斑驳破旧的长椅已然焕然一新。这番变化的背后,正是“微米”儿童治理团的小娃娃们通过“一米视角”向社区提出的建议。
“原先这些椅子凳面的木条不是断了就是坏了。”看着新装的座椅,家住翠微苑小区E区的儿童治理团成员宋理成就感满满。当初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他和其他小伙伴在这里玩的时候,发现有不少老人、小朋友都喜欢坐在这里闲聊、嬉戏,但由于长期日晒雨淋,大部分的长椅都已老旧、破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老人坐着不舒服,小朋友在这里玩也有受伤的风险,还不好看。”
于是,宋理和小伙伴跑进了社区服务中心,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熟悉的工作人员。“阿姨们都很支持我们,马上就跟我们去现场看了,还夸我们很能干。”宋理有些腼腆地告诉记者,一开始他也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建议竟然能给社区带来一处真实可感的变化。
事实上,自打“微米”儿童治理团成立之后,该社区不少悄然发生的变化都体现着孩子们的金点子、好想法——足球场上多了个防护围栏网、小广场上增添了阻车桩……从发现问题到提出建议再到解决问题,社区都会邀请孩子们全过程参与其中,鼓励他们随时开启“头脑风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谈及为何会成立“微米”儿童治理团,该社区副主任钱芳告诉记者,早在2023年翠微苑小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时,工作人员在入户征求意见中就发现,不少小朋友能说会道,提出了不少独到见解和务实建议。而得益于2024年该社区推行“伙伴计划”示范项目,每周都会组织辖区小朋友参加各类不同主题的活动,一来二去,小朋友们和社区工作人员逐渐熟络起来,愿意把自己心底的“小秘密”透露出来,意想不到的童言童语为社区建设提供了不少新灵感。
“别看他们小,想法却是五花八门,看待问题甚至比大人更仔细。”钱芳颇为感慨,于是,社区将这些最小年龄仅有6岁、最大年龄也只有12岁的小娃娃们纳入到基层治理的队伍中,“微米”儿童治理团就这样建了起来,目前共有28名小朋友参与其中。
虽然是儿童议事,但绝不是“儿戏”,小朋友们提出的意见如果经社区初步考虑认为务实可行,社区工作人员便会组织小朋友、网格员、居民代表等共同召开议事会,一起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畅通“小议事员”们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让孩子们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议”中办成“事”。
当发现自己的想法真的能让社区发生变化,社区建设也越来越合乎心意,孩子们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以前总觉得这些都是大人的事,但其实我们小孩的力量也能为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宋理悄悄告诉记者,现在他和小伙伴们都在互相“比”着谁能琢磨出更有新意的好点子。
而随着孩子们参与社区基层治理,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带动了背后的家长乃至一整个家庭,不少社区居民也开始从“旁观者”慢慢转变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孩子作为每个家庭的核心,也成为了连接家庭和社区的纽带,现在社区志愿者规模持续壮大,居民议事参与率也明显提升。”钱芳介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