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贵池:非遗传承从“进校园”到“驻校园”

发布时间:2025-04-18 11:34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傩戏融合了宗教、艺术与民俗,承载着信仰与艺术积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在墩上街道茅坦村,这种古老艺术不仅存活于历史典籍中,更通过传承人们的守护与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4月15日,记者刚一踏入墩上中心学校茅坦小学,就听到校园里传来铿锵的锣鼓声,走近发现原来是傩戏学习班的学生们正在进行日常的训练。在有力的鼓点声中,小演员们身套战马,扬起手中的马鞭,或跑或跳、或追或逐,汗水随着他们的脸颊滑落,但依然阻挡不住他们训练的热情。该校五年级学生陈琪向记者介绍,这是傩戏学习班日常训练的地马节目《跳五猖》,隶属于傩戏中的傩舞部分,以夸张的肢体动作和充满象征意义的舞蹈再现了傩戏驱邪纳吉、祈福安康的文化内涵。“我在傩戏学习班学习一年多了,扮演的是五猖马中的领头马,每次表演或者训练的时候我都很自豪,现在我也开始学习高跷马了,准备以后有机会把傩戏的种类都接触一下。”陈琪兴奋地说道。

究竟是何等机缘让这群新时代的少年,甘愿成为乡土记忆的守护者?记者了解到,点亮这群孩子传承之路的特殊启蒙者,正是站在一旁的指导老师杜胜进,他来自茅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协会,家中几代人都在传承傩戏。在杜胜进的印象中,傩戏一般都是通过“父传子、师带徒”使血脉赓续生生不息,而今随着老艺人们的离世,年轻人中能够沉下心学习傩戏的越来越少,傩戏该如何突破传承困局,从而实现“活态传承”?随着我区积极发展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杜胜进想到,可不可以让傩戏走进校园,让这项非遗技艺“从娃娃抓起”,从认知到认同,从体验到传承,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的脉搏中焕发生机。

随后,墩上中心学校茅坦小学与该协会“一拍即合”,对课后个性化服务展开积极探索,并在2022年秋季学期正式开设傩戏学习班,将每周二的课后服务设定为傩戏学习时间,该班一经开设便受到了该校学生的欢迎,大家纷纷报名加入。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该班培养了近百名学生传承苗子,受邀参加各类活动数十场。“这些孩子们在学习时强烈的求知欲和认真的态度,让我看到了傩戏作为古老艺术生生不息的动力,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将更多的技艺传授给他们。”杜胜进欣慰地说道。

该校校长包鹏表示,目前,这个傩戏学习班已列入了贵池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项目,同时,傩戏学习班的设立让非遗从“进校园”变为了“驻校园”,让学生们懂得了传承的意义,既增强了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更为傩戏传承培养了后备人才力量。未来,该校也将继续搭建知傩戏、学傩戏的平台,发动更多学生加入,让传统文化浸润校园,让傩戏在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