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王海兵:给2万余件“红色传家宝”安“家”

发布时间:2025-04-11 08:28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有这样一位文物“痴人”,十年如一日的痴心于红色文物收藏,辗转全国四处探求,这便是收集各类红色文物两万余件的贵池人王海兵。现如今,他怀揣着新的梦想,向人们讲述这些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再次出发。

初心:从一枚军功章开始的信仰

今年49岁的王海兵生于乌沙镇晏塘社区,现在因为工作常居于天津市。谈及红色藏品,他的眼中满是执着和热爱:“我认为这是我做过的最重要且最有意义的事。”

而这件最重要的事,要从王海兵年轻时说起。当时,王海兵为了生计从贵池辗转到天津工作,结交了很多退役军人朋友,经常与朋友们去老战士家中交流。他在交流中发现,几乎每一位老战士胸前都会佩戴着一枚军功章,在老战士们的讲述中,王海兵了解到了这些勋章背后的故事、抗战的不易,越发钦佩他们的精神,对革命军人的情感也越发深厚。

2015年,路过古玩市场的王海兵看到了一枚放置在地上的军功章,敏锐的他立刻认出这是一枚抗美援朝时期的“文物”,即使自己并不宽裕,但王海兵还是毅然买下这枚勋章细心收藏。“我知道这枚军功章代表着什么,这是一位英雄的物品,这是历史的‘见证者’。”王海兵向记者介绍,当自己手握着这枚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勋章时,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保护这些红色文物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这便是王海兵收藏红色文物的开端。

追寻:痴心不改的文物保卫战

从一枚勋章开始,王海兵开启了十年的红色记忆追寻。这些年,他跨越天津、北京、池州等地,每当工作闲暇便去逛旧物市场,凡是老物件的线索他都“闻风而动”,只要是红色文物就在他的收藏行列。在这条道路上,他曾经受到太多的不理解,一开始连家人都不支持他,大家不明白,王海兵在最困难的时候甚至连房租费都付不起,却愿意花这么多时间与金钱收集红色文物。

“这些不是价值连城的文物,是还在呼吸的历史。”王海兵坚定地说。慢慢地,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家人和朋友逐渐理解了他的想法,越来越支持他。

多年来,王海兵一直小心翼翼地将这“红色宝库”里的藏品们按照时间、种类放置,细心保护,定时擦拭,只要有人前来欣赏,王海兵就兴奋不已,热情洋溢地向他们介绍:“这是党的一大到二十大党章,记录着党的发展历程,这是我从全国各地收藏的开国大典宣传画……”两万多件文献资料、生活用品、艺术作品、地图以及抗美援朝、抗日战争等相关物件,无不浸染着信仰底色,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未来:走出去的国防教育

“我一直认为,红色文物是被社会所需要的,它们应该到该去的地方。”

收集之路上,王海兵并没有忘记红色精神的传递,2022年,他加入了中国红色文化收藏协会,多次参与展出和讲解,也让他有了新理想——把红色文物放进展馆里,使之成为爱国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党和国家发展的历程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更多的孩子牢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发奋图强,奋斗未来。

如今的王海兵,一边将文物带入学校进行讲解,一边筹划起红色文化记忆展馆的建设。他告诉记者,未来会有更多人弘扬和传承革命精神,将红色基因传递下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